[微风]捷克大选一出结果全欧洲都傻了眼,之前还哐哐给乌克兰送炮弹的“援乌老大哥”一夜之间直接掉转方向,亲西方的老政府被选民骂着赶下台,三个天天喊“一分钱不往乌克兰送”的政党凑够议会多数席位,直接把权给接了。 谁能想到,欧盟援乌阵营里最卖力的“炮弹输送员”,一夜之间就给乌克兰来了个釜底抽薪?捷克10月议会选举的结果一出炉,布鲁塞尔的政客们集体懵圈,基辅更是直接慌了神——那个此前牵头搞“百万炮弹计划”、给乌克兰送了上亿美元武器的国家,居然把主张“一分钱不往乌送”的政党推上了执政席。 这场堪称政治急转弯的选举结果,不仅掀翻了捷克的亲西方政府,更给本就裂痕累累的欧洲援乌联盟,又砸开了一道大口子。 这次逆袭的核心人物安德烈·巴比什,可不是政坛新手。 这位69岁的亿万富翁曾担任过捷克总理,如今带着他的“不满公民行动”党(ANO)卷土重来,硬是凭着34.7%的得票率狂揽80个议会席位,把现任总理菲亚拉领导的亲西方联盟按得毫无还手之力。 要知道菲亚拉政府之前有多风光,作为援乌“急先锋”,他们不光直接给乌克兰移交了价值2.72亿美元的武器,包括62辆坦克、131辆步兵战车和近85000枚炮弹,还在2024年牵头拉着德、法等近20国凑了13亿欧元,搞出个“百万炮弹计划”,一时在国际上赚足了吆喝。 可这份国际赞誉在选民眼里一文不值,菲亚拉领导的联盟最终只拿到23%的选票,52个席位连组阁的门槛都够不着,只能眼睁睁看着权力旁落。 更让欧洲政坛始料未及的是,巴比什刚拿下最多席位,转身就跟另外两个“反援乌战友”抱了团。“自由和直接民主党”和“驾驶者为自己”党,这两个此前在议会里不算起眼的政党,凭着明确的“停援乌”主张分别拿到7.81%和6.78%的选票,如今三家联手凑够109个席位,刚好超过议会半数,执政根基一下就稳了。 11月签署组阁协议的消息一公布,新政府的施政方向也彻底明朗——满篇都是降低能源成本、改善医疗住房这些民生议题,关于对乌援助的字眼提都没提。 巴比什在胜选演讲里说得直白:“政府的钱要花在捷克人身上,不是填外国战场的窟窿”,这话一出口,现场民众的欢呼声响彻全场,不难看出背后积压的民意有多强烈。 其实这场政治翻盘早有伏笔,民调数据早就给出了信号。选举前就有调查显示,49%的捷克民众觉得国家对乌援助太过度了,认为援助不足的人连6%都不到。 老百姓的不满不是空穴来风,通胀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捷克家庭,能源和食品价格涨得没边,工资涨幅远远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可政府却把大笔资金砸在国外战场上。 首都布拉格早在上万人游行抗议,民众骂政府“关心乌克兰比关心自己人还多”——医院排不上床,老师工资偏低,抗癌药物和护理福利的预算迟迟得不到提高,这些实打实的民生痛点,成了压垮旧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巴比什恰恰抓住了这个核心,竞选时反复拿“13亿欧元炮弹钱”说事,质问“为什么不把这些钱用在改善本国民生上”,自然戳中了选民的心声。 新政府的反援乌立场可不是说说而已。巴比什早就给前政府的“百万炮弹计划”下了定论,直言这个计划“腐烂透顶”,还放出话来,胜选后要立即终止对乌克兰的直接财政援助。 他的副手更是爆出猛料,称这个弹药采购计划里藏着猫腻,不仅存在巨额暴利,部分炮弹质量差到运到乌克兰还得返修,供应商背景也模糊不清,这些黑幕彻底击穿了民众对旧政府的信任。 不过巴比什也没把路走死,留了个巧妙的口子,说可以通过欧盟渠道间接援助,毕竟捷克每年给欧盟缴着数百亿欧元,相当于已经参与了欧盟层面的援乌行动,这样既安抚了国内民众,又没彻底得罪西方盟友。 有意思的是,这场权力更迭还引发了捷克内部的激烈碰撞。军人出身的总统帕维尔急得跳脚,怒斥新政府的立场是“叛国行为”,会“损害捷克利益”,但议会多数席位在新联盟手里,总统的反对也改变不了既定事实。 而新政府这边态度很明确,帕维尔后来也松了口,解释新政府不是要投靠俄罗斯,只是不想让欧盟的错误政策拖垮本国,“照顾捷克公民才是首要责任”。 这种内部博弈背后,其实是整个欧洲在援乌问题上的深层分歧,捷克的转向也不是孤立事件。匈牙利早就关停了对乌援助的第三国转运通道,斯洛伐克也冻结了对乌弹药订单,如今捷克跟上,三国形成了明确的反援乌统一战线,欧盟的援乌版图一下就出现了大缺口。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次选举彻底改写了捷克的投票逻辑。以前选民还会纠结“亲欧还是疑欧”,现在大家只认一个标准:能不能先顾好本国的柴米油盐,要不要继续给乌克兰掏钱。 这种转变让旧的政治联盟彻底散架,也给其他欧洲国家提了个醒。毕竟意大利、芬兰等国的极右翼政党已经在政府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们都对援乌持消极态度,捷克开了这个头,会不会有更多国家跟着转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