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乌克兰泽连斯基公开宣布! 11月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呼吁,希望美国在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武器的问题上保持开放态度,并特别强调迫切需要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此事上的支持。 讲到泽连斯基和特朗普的这段“拉锯战”,其实挺有戏剧性的。 10月份,两人在纽约碰了个面,场面上还算和气,特朗普没把话说死,让乌克兰人觉得至少还有点儿希望。 要知道,去年拜登还在的时候,美方对于“战斧”导弹的请求那是一口回绝,乌克兰压根没盼头。 特朗普刚上台那会儿,乌克兰人觉得是不是新总统上任,风向能变一变。 可没成想,才过了没几天,11月2号特朗普被问到愿不愿意给乌克兰远程武器,他干脆利落来了一句“不会”。 这一句话,直接就把乌克兰的希望给浇灭了。 泽连斯基这次的公开表态,其实也带着点无奈。 他清楚知道,靠自己一个国家的力量,要抵挡俄军的导弹攻势,实在是太吃力了。 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再怎么升级,也很难全方位覆盖。 每次导弹袭击之后,损失的不是军事目标,就是民用设施。 民众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基础设施修修补补,经济发展也跟着受影响。 泽连斯基在讲话里多次提到,如果没有美国的远程武器援助,乌克兰的防御能力就像是漏水的桶,怎么补都不够。 可以说,乌克兰现在的处境,已经到了“再不给援助就真顶不住”的地步。 但是,美国也有自己的苦衷。 其实特朗普团队内部对于对乌援助本来就有分歧。 有人觉得援助乌克兰花了太多钱,美国国内还需要解决很多自己的问题。 还有人担心,万一远程武器真的被用在俄本土目标上,那局势会不会彻底失控? 特朗普本人这几年反复强调要减少海外军事介入,把注意力收回本土,乌克兰的诉求在他这里自然就变得没那么紧要。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回答得这么干脆利落——他要的是美国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当“世界警察”。 乌克兰的困境,其实不光是军事上的。 战争已经拖了两年多,经济压力、社会压力、国际压力全都压在这个国家身上。 乌克兰民众的生活水平下降,很多年轻人不得不参军,基础设施一修再修,重建资金始终不够。 再加上冬季一到,能源和供暖都是大问题。 乌克兰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不断对外寻求支持。 泽连斯基的每一次呼吁,背后都是乌克兰社会的真实焦虑和无力感。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的态度反复,其实也给欧洲国家带来了压力。 德国、法国这些欧洲盟友虽然表面上支持乌克兰,但在提供远程武器这件事上都很谨慎。 大家都明白,一旦冲突升级,欧洲本土也难保安全。 欧盟开会的时候,时不时就有分歧,财政援助和军事支持经常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北约虽然承诺“坚定支持”,可真正落实到具体武器、弹药、财政拨款,还是要看各国自己的盘算。 乌克兰能拿到的,基本都是防御型装备和有限的经济援助,想要突破性支持,难度不小。 而俄罗斯这边,自信心反倒越来越强。 俄方高层公开表示,只要西方继续援助乌克兰,俄军就会加大打击力度。 乌克兰这时候更需要外部援助,但美国明确说“不”,欧洲又不敢太冒进,局势自然就变得更加被动。 说到底,乌克兰和美国之间的这场“拉锯战”,其实就是大国博弈下小国的无奈。 乌克兰希望美国帮一把,至少让战场上的压力能减轻一点;可美国自身也有算盘,国内外的压力都不小。 特朗普的强硬表态,既是对选民负责,也是对国际局势的把控。 他不愿意让美国深陷泥潭,更不愿意为乌克兰承担不可控的风险。 这种背景下,乌克兰的诉求就显得有点“求着人办事”的味道。 眼下,乌克兰还得继续扛下去,继续修补防线,继续寻求支持。 欧洲那边的援助还在讨论,美国这边的态度一时半会儿也难有转变。 对乌克兰来说,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尽最大努力守住阵地,等下一次机会来临。 国际社会能不能给乌克兰提供更多帮助,什么时候能有真正突破,还得看大国之间的计算和平衡。 乌克兰的困境,是现实世界的缩影,也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真实写照。 谁都明白,这场拉锯不会一夜之间结束,可乌克兰能不能挺过去,只能靠自己和一点点外部希望慢慢撑下去。 参考:泽连斯基:美国应对向乌提供远程武器持开放态度——界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