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万吨立即交付的大豆,还有很多人以为,是中美釜山峰会达成了交易。错了!真相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1-06 11:04:19

1200万吨立即交付的大豆,还有很多人以为,是中美釜山峰会达成了交易。错了!真相是,中国用“1.1亿吨”的全球总采购量,和“多元化替代货源”这张底牌,逼着美国在“霸权”和“豆农生计”之间二选一!   美国财长贝森特急着“抢跑”官宣,说中国“同意”购买2500万吨,其中1200万吨立即交付。他为什么这么急?就是因为美国国内的豆农快撑不住了。   2025年美国大豆收成创了历史新高,足足收了42.92亿蒲式耳,可作为他们最大的买家,中国从5月份之后就没碰过美国的新季大豆,一直到10月底,才由中粮象征性地下了18万吨的订单——这点量连美国全年大豆出口总量的0.5%都凑不够,简直是杯水车薪。   美国大豆的库存早就堆得像小山一样,9月初的时候,去年剩下的旧大豆库存就有3.16亿蒲式耳,比市场预想的还多。   伊利诺伊州有座谷仓直接扛不住这么多大豆的重量,轰隆一声塌了,3.5万蒲式耳的大豆全撒在地上,光清理这些豆子就得花好几万美元。   大豆价格也跌到了近三年的最低点,农场里的收购价有时候每蒲式耳都不到10美元,可种一亩大豆的成本就得500多美元,这么一算,每英亩地要亏100到150美元。   全美国的豆农已经亏了上百亿美元,中西部不少农户的钱都快周转不开了,现金流眼看就要断档。   美国大豆协会早就急得团团转,他们心里门儿清,以前中国常年要买下美国大豆出口量的一半以上,2024年光卖给中国的大豆就赚了128亿美元,可到了2025年秋收季都过了,中国的大额订单还一直没动静,长期挂着零。   美国联邦政府给的那点补贴,每英亩才几十美元,这点钱根本填不上豆农的亏损窟窿,而且政府承诺的援助要到2026年秋天才能兑现,债主们可等不了那么久。   更要命的是,大豆产业链牵扯着美国4000多亿美元的经济盘子,大豆出口骤减已经影响到了卡车运输、铁路货运和港口运营这些行业,相关的工作岗位都变得岌岌可危。去年美国农场破产的数量就涨了55%,甚至连农民的自杀率都比其他人群高出不少。   中国这边早就做好了准备,咱们可是占了全球60%大豆进口量的超级买家,每年稳定要采购1.1亿吨左右的大豆,但早就不是只能从美国买了。   2025年1到9月,中国从巴西买了5210万吨大豆,占了这段时间总进口量的66%,有些月份更是占到了93%,几乎全靠巴西供应。   可巴西的粮商见状,立马趁机坐地起价,把卖给中国的大豆报价从每吨580美元涨到了650美元,比当时美国大豆的价格还贵66美元,这一下就逼得国内近百家油厂一起暂停了800万吨的订单,不买了。   这时候中国“多渠道找替代货源”的底牌就发挥作用了,阿根廷马上送上了及时雨,宣布短期内取消大豆出口关税,这么一来,大豆到岸价直接骤降70美元,中国买家48小时内就签下了130万吨的订单,刚好补上了巴西涨价留下的供应缺口。   乌拉圭卖给中国的大豆也跟着激增了30%,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新季大豆11月中旬也能启运发货,这些货源加起来,完全能补上美国大豆留下的空档,根本不愁没豆买。   更让美国着急的是中国的长期打算,过去七年里,咱们一直在推进大豆进口多元化,已经搭建起了覆盖南美、东欧甚至非洲的采购网络。   与此同时,国产大豆的产量也上来了,2024年已经达到2065万吨,自给率提升到了将近20%,不用完全依赖进口。   饲料配方也在不断优化,用菜籽粕、棉籽粕替代豆粕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5%,单头猪一年就能节省31公斤大豆。再加上国家有充足的大豆储备,完全不怕个别供应国想拿捏咱们,卡咱们的脖子。   美国这才终于明白过来,中国买大豆完全看市场规则,谁给的价格合适、压榨利润高就买谁的,要是他们自己不把握机会,失去的中国市场份额,只会被其他国家稳稳接住,再也拿不回来了。   所以在吉隆坡的经贸磋商中,美国不得不松口让步,不再推进对中国商品加征所谓的“芬太尼税”,还取消了针对中国船舶的港口服务费加收计划,拿出了实际的诚意。   中国这才同意调整农产品采购计划,即便这样,1200万吨马上交付的量,也只是咱们全球大豆采购计划里的一小部分,算不上什么大单子。   贝森特之所以急着抢跑官宣,说白了就是想赶紧给国内的豆农画个大饼,安抚一下他们的情绪,同时稳住那些在选举中分量不轻的农业州选票。毕竟再拖下去,美国大豆可能就真的彻底失去中国这个核心大市场,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说,这1200万吨大豆哪里是什么中国“同意”买,分明是美国在霸权和本国豆农生计之间,不得不选择了后者,逼着自己放下霸权的架子,才换来的订单。

0 阅读:446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