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48年6月,开封解放前夕,河南大学做出一个破天荒的决定,举校南迁,三

千浅挽星星 2025-11-05 19:08:02

[微风]1948年6月,开封解放前夕,河南大学做出一个破天荒的决定,举校南迁,三千多名师生在校长带领下转移到了苏州。正是这一举措将河南大学彻底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河南大学南迁的直接起因,是国民政府教育部下达的强制南迁命令,并且附带了 “如果逾期不执行,就将学校除名” 的威胁。   当时的河南大学校长是历史学家姚从吾,他本身倾向于国民党,这一立场也让他更倾向于执行这一命令。   不过,把三千多名师生的命运完全归罪于校长一人,并不客观,因为决策背后还有更复杂的现实情况。   在学校召开的关键校务会议上,多数教授投票同意南迁,更多是因为害怕失业,也担心学校的教学设备遭到损坏或流失。   在那个局势动荡的年代,保住教师的工作和学校的学术基础,成为了当时大家优先考虑的实际问题。   从开封到苏州的南迁之路,给河南大学带来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物质方面,因为船运拥挤,四千多册珍贵的古籍不慎沉入水中;经过沿途哨卡时,一些精密的科学仪器被当作废旧金属扣押。   抵达苏州后,学校临时借用的校舍十分潮湿,幸存的玻璃器皿因此成堆碎裂,人员方面,师生们在行程中曾从火车换乘徒步,穿越战火纷飞的豫东平原,很多人饱受疾病和疲惫的折磨,有数十人中途掉队,没能顺利抵达目的地。   到了苏州后,借来的校舍拥挤不堪,原本的实验课因为缺少设备,只能改成理论课,教职工的工资还经常被拖欠,整个校园里都弥漫着低落的情绪,就连勉强举行的开学典礼,也只得到了稀疏的掌声。   南迁对河南大学最深远的影响是终结了它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格局,而学校的优势学科却在之后以分散的方式影响了其他高校。   南迁首先导致了学校的即时分裂,有二百多名师生选择留守开封,之后在宝丰县另行组建了 “中原大学”,这让河南大学陷入了事实上的对峙状态。   更严重的打击发生在四年之后,1952 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经历了南迁波折的河南大学被彻底拆分,学校原本实力雄厚的农、医、工、法、财经等核心院系,被全部剥离出去,剩下的主体部分只保留了师范学院的相关学科。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从河南大学拆分出去的优质学科,在其他高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后来还滋养了一批中国的顶尖学府,比如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   河南大学以自身拆分的方式,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布局调整做出了贡献。   这段历史也被一些人认为是河南大学后来没能进入 “211 工程” 或 “985 工程” 行列的深层原因之一,成为了学校发展道路上一道难以抹去的痕迹。   作为南迁事件的关键人物,校长姚从吾在历史叙述中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一些尖锐的批评中,他被描述成忠于国民党腐朽政权的 “铁杆支持者”,还被指责在 1949 年苏州解放后,抛弃了学校的师生 “独自逃走”,是导致学校陷入困境的 “罪人”。   但另一份史料却记载了不同的事实:姚从吾早在 1948 年,也就是河南大学南迁到苏州后不久,就已经递交了辞职申请,他离开学校的时间远早于苏州解放、时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   之后姚从吾前往台湾,重新回归学者的身份,在台湾大学任教,凭借在辽金元史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他在 1952 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信源:澎湃新闻 河南大学要从开封搬走?开封市长现场办公:以全市之力支持河大

0 阅读:279

评论列表

jinli

jinli

1
2025-11-05 19:42

河南大学的罪人。他是校长,兴盛衰落负全责!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