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八宝粥里煮出蜈蚣?!这哪是早餐,是生化武器!” 11月5日,成都一市民在胡辣汤店喝八宝粥,舀着舀着,突然从碗里捞出一条整只蜈蚣——还是被煮到发白变色的那种! 不是幻觉,不是眼花,是真真切切一条六脚毒虫,蜷在糯米和红枣之间,像一道“黑暗料理”的最终成品。 当事人当场反胃,食欲全无,第一反应不是索赔,而是慌了:“我是不是中毒了?” 蜈蚣有毒,这是常识。哪怕没毒,谁敢喝下一口泡过毒虫的粥?心理阴影直接拉满,以后看到粥碗都手抖。 他找商家理论,结果店家轻飘飘一句:“赔你200块,去医院检查我们报销。” 200块?打发要饭的? 他依据《食品安全法》提出1000元赔偿,合法合理,却被说“狮子大开口”。 可笑吗?更可笑的是,这家开了几年的店,居然能让一条成年蜈蚣混进食材、熬进锅里,还能煮到变色都没人发现! 这不是偶然,是系统性溃烂! 原材料进库不筛?清洗流程走过场?操作间有没有基本的防虫措施?厨师睁眼瞎还是闭眼煮? 一条蜈蚣能进锅,那明天会不会是老鼠尾巴?后天是不是发霉米面直接上桌? 别再用“个别事件”来糊弄人了! 这几年,我们吃出过头发、吃出过烟头、吃出过蟑螂、吃出过铁丝……现在,终于升级到节肢动物了! 从“吃出异物”到“吃出生物”,食品安全的底线,是不是已经被踩进地壳了? 而最让人心寒的,不是虫子进了碗,是商家的态度。 出事不道歉,不自查,第一反应是“赔最少的钱,把人打发走”。 200块就想买断消费者的健康焦虑?买断公众的信任?太便宜了! 好在,青羊区市场监管局已介入。 不是调解“赔200还是赔1000”,而是该查:你的食材从哪来?储存是否规范?加工流程有没有漏洞?有没有留样?有没有基本的卫生制度? 如果查出问题,那就不是赔钱的事,是该停业整顿、该吊销许可! 有网友说:“支持消费者!1000块都不多,这是在替所有吃饭的人维权。” 说得对!他今天敢为一条蜈蚣较真,明天我们才能安心喝一碗粥。 《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白纸黑字写着: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不足一千元的,按一千元赔! 他不是要钱,是在要一个公道,要一条底线! 别再让“赔200”成为餐饮业的惯性思维。 你以为打发的是一个人,其实你侮辱的是所有消费者。 这起事件,不该止步于“协商不成走司法”。 它该成为一记警钟:食品安全不是生意的成本,而是生存的底线! 否则,今天一碗粥里煮出蜈蚣, 明天,整个行业就可能被消费者亲手煮进“信任的沸水”里。 严查!严惩! 别让我们的餐桌,变成“万物皆可炖”的冒险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