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武装10月31日正式成军,“台独”首领赖清德在成军仪式训话叫嚣:“只有实力才

云山雾看不到 2025-11-05 16:43:06

台独武装10月31日正式成军,“台独”首领赖清德在成军仪式训话叫嚣:“只有实力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继续疯言“坚决反对吞并、侵略、推进统一和‘一国两制”,赖清德撕掉所有伪装赤裸裸暴露出真台独嘴脸。 2025年10月31日,新竹湖口营区。阴云压顶,风声低沉。就在这片北台湾的军区内,28辆美制M1A2T主战坦克排成整齐方阵,坦克炮口笔直指向远方。 赖清德穿着迷彩军装,神情严肃地站上检阅台,高声喊出那句已经被各大媒体刷屏的口号——“只有实力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 这场被台防务部门称为“装甲第584旅联兵三营成军典礼”的活动,成了他上任以来最具政治意味的一次亮相。 这支部队并非临时拼凑。早在2019年,台湾就和美国签署了108辆M1A2T坦克采购案,总价超过20亿美元。 M1A2T是M1A2 Abrams的台湾定制版本,搭载数位火控系统、热像仪和战场管理系统。美方首批交付的80辆已抵台,余下的计划在2026年前运完。按台军部署,这批坦克将全部进驻北部湖口装甲基地,构成台军新一代地面主力。 赖清德在演讲中接连强调“台湾不属于中国”“不会接受一国两制”,甚至点名“坚决反对吞并、侵略和推进统一”。他的措辞比以往任何台湾领导人都更直接、更激烈,也让这场成军典礼变成一次公开的政治宣誓。 从现场画面来看,台军特意安排坦克慢速驶过主席台,车体喷绘上“铁军护台”字样,刻意营造“强军守土”的氛围。外媒评论指出,赖清德此举是要通过强化国防的象征,稳固内部信任,同时向外界展示“台湾有能力自保”。 这场秀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时间点太巧。过去几个月,台海局势持续紧绷,解放军多次组织环岛演训,海空活动频率明显上升。 而台军内部刚完成“汉光演习”复盘,讨论重点正是如何应对突发登岛作战场景。就在这种氛围下,台军的第一支M1A2T营宣告成军,不可能只是军事进度那么单纯。它更像是一场政治戏码——在“和平”二字外壳下,实际是另一种对抗信号。 外界对赖清德的这句“实力才能带来和平”分成两派看法。支持者认为,这体现了台湾的“自我防卫决心”,在国际局势动荡、美国对台军售频密的背景下,这是必要的战略自保; 反对者则指出,这种“以武拒统”的姿态只会加深对抗,把所谓的和平推得更远。台湾《联合报》就评论,赖清德讲话更像是在为自己“独派路线”造势,而非真正寻求和平的理性表达。 坦白说,这句口号听起来铿锵,但背后隐含的逻辑很危险。和平如果要靠实力维系,那势必意味着持续军备竞赛。 台湾财政部门最新预算显示,2026年度防务预算预计将首次突破6000亿新台币,占GDP比例逼近2.7%。这意味着每位台湾纳税人都在为“和平”买单,却没人能保证这种投入换来的不是更高风险。 更关键的是,M1A2T这种重装甲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价值,其实已经受到质疑。俄乌冲突的现实告诉人们,昂贵的坦克在无人机和精准弹药面前并不安全。 台湾岛内也有专家指出,台北若真面临高强度冲突,重型坦克的机动范围有限,反而可能沦为“靶标”。 但政治舞台上,象征往往比效能更重要。赖清德此刻需要的是展示“防卫有底气”的形象,这对维系民意、对冲两岸压力、强化国际信任都至关重要。 对美国而言,这场仪式同样是军售外交的一部分。台军展示M1A2T,就是在向华盛顿传达一个信息:军售正在落地,台美安全合作在持续深化。 问题是,这种强化合作是否真能换来安全?当军事象征成了政治工具,和平的定义也被悄悄改变。赖清德说的“和平”,其实是“没有被打的和平”,而不是“互信的和平”。而这种思路,正是让台海陷入长期对峙的根源。 从积极面看,这场成军仪式也显示出台湾在装备现代化上的实际进展。过去几十年,台军的主力坦克仍是上世纪70年代的M60A3。M1A2T的服役至少让地面部队有了更现代的指挥体系,对防卫北台湾确实是一种提升。 问题是,硬件提升能否带动策略思维升级?台湾防务部门能否在不激化风险的前提下,找到真正能延续和平的方式?这才是关键。 赖清德的演讲热血、有力,但听完之后很多人心里并不踏实。和平如果只是靠武装去换,那更像是一种“紧张的平衡”,随时可能被打破。未来的台湾需要的不只是坦克阵列,更需要冷静判断与沟通勇气。 湖口营区那一声“实力带来和平”,像是台海对话的另一种开场。赖清德的强硬话语固然能鼓舞士气,但真正的安全不在军备数字,而在能否避免冲突。历史一次次证明,真正的力量,是让战争不必发生的智慧,而不是靠坦克履带碾出的“安全感”。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台湾没有金鸡母,也没有印钞机”)

0 阅读:1

猜你喜欢

云山雾看不到

云山雾看不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