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达成“大交易”,欧盟不乐意了,要求中方提供同等待遇    10月底中美元

百日依山尽 2025-11-05 10:42:19

中美达成“大交易”,欧盟不乐意了,要求中方提供同等待遇    10 月底中美元首会晤达成多项经贸共识,美方暂停关税、放松出口管制,中方相应调整反制措施,这波互利共赢的操作,让欧盟急着喊话要求中方提供同等待遇。 可问题是,美国的待遇是靠实打实的让步换回来的,欧盟一边攥着贸易限制工具不放,一边想要免费好处,这种 “只拿不给” 的心态,让它的诉求显得格外被动。 这次中美达成的共识,每一条都是对等交换的硬货。美方不仅取消了针对中国商品的 10%“芬太尼关税”,还把 24% 的对等关税暂停期延长一年,整体对华关税下调至 47%,这对即将到来的圣诞消费季来说,意味着美国消费者能继续买到平价中国商品,零售企业也不用面临成本暴涨的压力。 关键的是,美方暂停了 50% 的穿透性出口管制规则,原本受牵连的近 2 万个中国实体得以松绑,科技企业的海外投资、并购终于不用再担心 “连带制裁”。 作为回报,中方也暂停了包括稀土在内的新出口管制措施,还承诺妥善处理 TikTok 相关问题,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双方在海事、物流等领域的摩擦也按下暂停键。这种 “你给我所需,我予你所求” 的对等逻辑,正是这笔交易能成的核心。 欧盟的不满来得又快又直接。11 月 3 日,欧盟委员会发言人直接喊话,希望中方给予欧盟 “和美国一样的稀土供应保障”,言外之意就是要照搬中美达成的优惠条件。 可欧盟似乎忘了,美国的每一项让步都对应着实际付出:暂停对华造船业 301 调查,是因为美国航运企业需要稳定合作;放松稀土相关限制,是因为美国本土稀土产量仅占全球 11%,特斯拉、苹果等巨头的高端制造根本离不开中国的稀土加工品。 而欧盟呢?一边喊着要同等待遇,一边却在推进针对中国的限制性措施,甚至计划要求中国出口商向欧盟战略库存补充关键原材料,本质上是变相增加供应成本。这种 “只想要好处,不想出代价” 的思路,从一开始就和中美合作的底层逻辑背道而驰。 更尴尬的是,欧盟自己还陷入了内部分裂和政策矛盾。在如何跟中国谈稀土供应的问题上,法国催着用《反胁迫工具法案》施压,德国却表态要听欧盟委员会的,还有不少国家担心贸易战升级直接反对强硬措施。 这种内部拉扯让欧盟错失了先机,10 月 21 日就和中方进行了视频会谈,却直到 11 月 2 日才正式磋商,等双方坐下来的时候,中美共识都已经落地三天了。 更矛盾的是,荷兰政府还在这个节骨眼上强制接管中企控股的安世半导体,一边破坏现有合作基础,一边又急着要稳定的稀土供应,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让欧盟的诉求失去了最基本的说服力。 目前欧盟虽然表态会继续和中方磋商,还声称中方暂停稀土出口管制 “适用于欧盟”,但后续动作仍充满不确定性。如果欧盟不能放下对抗思维,拿出真正有诚意的筹码,只是一味跟风索要同等待遇,最终可能只会在中美达成共识的合作格局中继续掉队。 毕竟在国际经贸合作中,从来没有免费的待遇,只有对等的交换,这个逻辑不会因为谁的不满而改变。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136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