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年过八旬的麦克阿瑟突然听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印度跟中国开战了,得

代天谈历史 2025-11-04 19:56:19

1962年,年过八旬的麦克阿瑟突然听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印度跟中国开战了,得知此事后的麦克阿瑟坐不住了,当即发表了一篇犀利的评论,可谓是一语直戳要害。 1962年10月,中印边境爆发武装冲突,印度实施前进政策,设立多个哨所,推进至争议地区。中国部队回应反击,迅速控制多个山口。麦克阿瑟获悉后,口述简短声明,指出印度正试图突破一道坚固防线。这判断源于他十二年前在朝鲜的指挥经验,那次战役显示出对手在严寒地形中的适应力和渗透能力。 印度总理尼赫鲁依赖外部援助制定计划。苏联承诺提供米格战斗机和坦克,美国表示运送步枪弹药,英国分享旧边境地图。这些支持于10月初敲定,但实际交付延误。苏联装备因古巴危机分心,11月中旬才运抵。美国军援船只在港口清关一周,英国地图基于十九世纪数据,位置偏差数百米,导致印度部队迷失路径。 印度军队装备包括英国步枪和法国坦克,但高原运输困难,士兵面临缺氧和补给短缺。中国部队利用本地路径,确保后勤连续。10月20日,印度东北边防部队推进塔格拉岭,次日遭侧翼包抄,损失数百人。类似情况在瓦弄和邦迪拉发生,印度炮兵连弹尽后选择投降。 尼赫鲁的决策忽略地形制约,战前调动十三万部队,媒体宣称解放失地。援助国承诺多为外交表态,苏联外长访印时口头保证,美国国务卿电报支持,英国地图注明参考用途,却未更新。11月14日印度反击推进数公里,即遭阻击,损失上千士兵。 麦克阿瑟强调,冲突考验意志而非技术,印度现代化武器在运输链中断时失效。中国部队靠步行和牲畜运输,保持作战节奏。这与朝鲜相似,美军从鸭绿江退回汉城,付出重大代价。他的声明通过路透社发布,提醒华盛顿注意亚洲陆战变量。 冲突于11月21日进入停火,中国部队推进阿萨姆平原边缘后,单方面撤回实际控制线,将缴获装备分类归还印度。印度伤亡约八千,装备损失价值数亿美元。尼赫鲁政府重组国防部,他于次年1月访美求援,健康状况恶化。 麦克阿瑟的评论在军史圈流传,1963年访谈中重提朝鲜与中印共通教训:低估适应力酿成灾难。他继续居住酒店,出席退伍军人活动。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在华盛顿医院逝世,享年八十四岁。葬礼于诺福克海军公墓举行,肯尼迪遗孀出席,仪仗队鸣枪致敬。 尼赫鲁于1964年5月27日因心脏病去世,留下边境争端未解。他的继任者拉尔·巴哈杜尔·沙斯特推动军改,印度军队扩编,引入新装备。中印关系长期紧张,影响南亚格局。麦克阿瑟档案供后世研究,记录他对陆战的观察。

0 阅读:0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