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会晤结束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0月31日晚写道:我与中方会面,强调了直接坦诚

史之春 2025-11-04 18:51:25

中日会晤结束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0月31日晚写道:我与中方会面,强调了直接坦诚对话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存在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意见分歧。中方表达了各种关切,并探讨了合作的可能性。我打算继续与中方就日本国民安全和地区和平进行深入对话。   这话听着四平八稳,其实每一句都藏着高市早苗的小算盘,得结合她的处境来看。先说说她上台后的尴尬事儿,按常理邻国新首相上任,中方都会发贺电道贺,可她当上日本第一位女首相后,左等右等都没等来北京的祝福,这事儿在日本政坛传得沸沸扬扬,让她刚坐稳的位置有点晃。   为啥没贺电?还不是她以前的老毛病——老跑去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还说日本当年侵华是“自卫”,更敢喊“台海有事日本可以介入”,这些话早把中国得罪透了。现在主动提“直接坦诚对话”,头一个心思就是想缓和关系,给中方递个台阶,也给自己找补点面子。   再看日本国内的烂摊子,她这首相当得一点不轻松。之前合伙执政的公明党嫌她重用保守派、不搞改革,直接撂挑子退出联盟,她只能拉来个“日本维新会”撑场面,可对方就派了个顾问,合作松散得一戳就破。经济上更头疼,日元兑美元都跌破150了,物价飞涨,大米都快不够吃,年轻人找工作难、工资还不涨。   而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东西占了总进口的四分之一,汽车、电子产品这些日本的赚钱生意,也得靠中国市场撑着。要是跟中国闹僵,贸易再受影响,国内老百姓的怨气肯定得冲她来,这首相位置能不能坐稳都难说。所以提“探讨合作的可能性”,说白了就是想拉中国帮着救经济,毕竟真金白银的生意比空喊口号管用。   但她又不能把姿态放得太低,不然国内的右翼支持者得骂她“对华妥协”。这就有了“存在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意见分歧”这句模糊话。“分歧”指的啥?明眼人都知道是历史问题、台湾问题这些红线,可她不敢明说,怕刺激中方,更怕国内保守派说她怂。   “共同关心的问题”就好办了,比如朝鲜核问题、地区经贸合作,这些话题既能展开聊,又不得罪人,还能显得她考虑“地区和平”,给自个儿立个负责任的形象。这种说法既没回避矛盾,又留了合作的口子,两边都不得罪,典型的政治话术。   还有个绕不开的坎——美国。高市早苗一直喊“美日同盟是基准线”,可美国哪是真心帮她?特朗普马上要去日本,明摆着是上门“要账”:逼她兑现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把军费涨到GDP的3.5%,还得买美国的高价天然气。   她要是全答应,国内经济更扛不住;不答应,又怕得罪美国。这时候跟中国搞好对话,就能多个筹码。要是让美国知道日本和中国有合作可能,没把鸡蛋全放美国篮子里,以后跟美国讨价还价时也能硬气点,不至于被牵着鼻子走。之前她搁置了计划中的“拜鬼”活动,现在又主动提对话,都是在悄悄平衡美中关系,给自己留条后路。   更精明的是“继续深入对话”这句收尾。这等于把球踢给了中方,要是后续合作有进展,她能在国内吹“自己推动了中日关系”,捞取政治资本;要是没进展,也能对外说“我尽力了,是中方不配合”,把责任推出去。   而且强调“国民安全”,正好能稳住国内那些担心“对华软弱影响安全”的人,毕竟她上台就喊着要把防卫开支提到GDP的2%,得让支持者觉得她没丢“安全底线”。   说到底,高市早苗这席话根本不是真心想解决分歧,而是带着一堆现实难题的算计:对内要平衡右翼和务实派,稳住摇摇欲坠的执政联盟;对外要缓和对华关系救经济,还得跟美国讨价还价;更要靠“对话”的姿态给自己赚名声。   她之前放软话称中国是“重要邻国”,现在又提继续对话,都是看清楚了——要是还抱着以前的右翼老路子,既得罪中国丢了经济好处,又扛不住美国的压力,这首相位置迟早得坐不住。只是这算计能不能成,还得看她是不是真敢在历史、台湾这些大问题上拿出实际行动,毕竟光说好听的,可换不来真合作。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