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陈永贵的第一任妻子李虎妞去世后,经人介绍,昔阳县大寨村妇女宋玉林成为

代天谈历史 2025-11-04 17:55:10

1965年,陈永贵的第一任妻子李虎妞去世后,经人介绍,昔阳县大寨村妇女宋玉林成为了陈永贵的第二任妻子,从1966年成亲到1986年陈永贵病逝,两人在一起生活长达20年之久。 李虎妞去世后,陈永贵的生活乱了套,两个儿子年纪小,家务田事全压在他一人肩上。村长辈看不过眼,陆续找媒人上门说亲。那些媒婆从邻村到县城来,带去各种姑娘的资料,有的许诺丰厚聘礼,有的夸对方识字会账。可陈永贵总摇头,他要找能吃苦共事田里的伴儿,不是光图年轻好看。 几个月下来,门槛踩得发亮,他却没定下人选。直到一位老媒人提起宋玉林,说她手脚勤快,心肠好,上月还帮寡妇家收麦子。陈永贵听后点头,托人先去问问她的意思。那时宋玉林正管托儿所,日子虽苦但有条理,她离婚后从不向人诉苦,只埋头干活。 媒人第一次找宋玉林时,她婉拒了。她儿子还小,地里活计多,觉得自己二婚带孩,不配上陈永贵这样的大人物。媒人没放弃,第二次带去陈永贵的纸条,上面写得直白,希望找个知根知底的农家媳妇。 宋玉林读完,收起纸条继续工作。她知道陈家情况,两个孩子需要人照顾,可她也清楚嫁过去会更累。村里人议论开了,有人说她有福,有人嘀咕不般配。陈永贵那边,亲戚劝他挑年轻的,他坚持要能扛事的。两人就这样通过媒人传话,聊起村中琐事,如梯田改造和分粮账目。纸条来回几月,渐渐拉近距离。陈永贵谈起坡地开渠的辛苦,宋玉林回说自己会算四则运算,能帮管家务。 见面后,事情推进快了。村长召集长辈议定日子,1966年春上,两人交换布条就算结亲。没有大办,只摆了家常饭菜。宋玉林带着儿子搬进陈家窑洞,从此管起四个孩子的吃穿。陈永贵工作忙,她早起磨面煮粥,中午赶地头帮忙,晚上纺线对账。村人见她这样,渐渐认可这门亲事。 宋玉林的儿子和陈家两个孩子慢慢处熟,她教他们识字下地,日子虽紧巴但齐整。陈永贵升迁后,家事全靠她一人顶起,她从不抱怨,只管好自家和村里托儿所。那年头,大寨外头人多眼杂,可她俩的婚事就这么实打实过了下去。 婚后头几年,宋玉林的负担加重,除了自家儿子,还得拉扯陈永贵的两个孩子。她留在大寨当托儿所保育员,每天给娃儿们做饭洗衣,从不挪窝去北京。1973年陈永贵任国务院副总理,按政策她能随迁首都,过上城里日子。亲戚劝她走,她摇头,说村里娃离不开人,大人下地她得看好家。她就这样守着窑洞,继续下地纺纱,接待外宾时总躲后头,身上沾泥不愿露面。陈永贵拉她上前介绍,说她是地道的农民媳妇。两人后来生下一子一女,陈明亮和女儿,家口更旺。她教孩子们务农识字,坚持农家本色,从不搞特殊。 陈永贵在北京开会多,宋玉林在家烧家乡饭等他归来。她不懂大政,只管补衣做汤,给丈夫一个安稳后院。1986年3月,陈永贵在北京病逝,她守在床边到最后。陈永贵走后,她拒绝组织照顾,回到大寨窑洞,继续下地干活帮老人缝衣。1974年她加入党组织,晚年仍参与村互助,带孙子教他们梯田知识。宋玉林的日子平淡,她住旧窑洞,吃自家粮,从不提旧事。 2018年4月6日,她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91岁。出殡那天,全村乡亲放下农活赶来,队伍绵延山路,郭凤莲念悼词,大家默哀送别。她的一生,就这么扎根大寨土里,成了村里精神支柱。

0 阅读:59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