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刚松口放行,英伟达可以卖芯片给中国,但转眼中国就来了个神操作。最新政策规定,

史之春 2025-11-04 17:49:07

美国刚松口放行,英伟达可以卖芯片给中国,但转眼中国就来了个神操作。最新政策规定,只要芯片在中国生产,就算中国制造。美国还没反应过来,数据已经开始翻盘。去年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占全球市场的18.6%,这比2018年贸易战刚开始时的9.2%翻了一番。   这招看着简单,其实藏着咱们应对美国芯片封锁的大算盘。首先得清楚,美国松口卖芯片可不是好心,他们是想一边赚咱们的钱,一边还卡着高端制造的脖子——卖成品芯片可以,但想拿到造芯片的核心技术、高端设备,门儿都没有。咱们这政策就是反过来借力打力,你不是想卖货吗?行,但得把生产环节放中国来,等于让他们把“造芯片的炉子”搬过来。   为啥非要把“生产”抓在手里?这就跟做饭一个道理,光会买现成的菜不行,得学会自己开火炒菜,不然哪天卖家不给菜了,全家就得饿肚子。之前美国制裁华为,断了高端芯片供应,好多企业都慌了神,这就是没掌握生产环节的苦头。   现在规定“中国生产就算中国制造”,就是要把芯片的“炒菜环节”牢牢抓在自己地盘上。不管是英伟达的芯片,还是台积电代工的产品,只要在大陆的工厂里造出来,就算咱们自己的,不仅能保证供应稳定,还能慢慢学人家的手艺。   这政策还能把全球的芯片企业都“拉过来站队”。你想啊,中国占了全球40%的芯片需求,是最大的市场,没有企业愿意丢掉这块肥肉。但要想在中国市场赚钱,就得符合咱们的规矩——把生产放在中国。   比如台积电,之前美国逼着它去亚利桑那州建厂,可要是真把主要产能搬过去,造出来的芯片进中国就得交高额关税,不划算。反过来,要是把产能留在南京、上海的工厂,造出来的芯片就算“中国制造”,不仅能免关税,还能享受地方政府的补贴。换作是你当老板,肯定也选划算的路走,这就逼着企业在“美国要求”和“中国市场”之间选后者,等于给美国的“制造业回流”泼了盆冷水。   更关键的是,这招能帮咱们搭起完整的芯片产业链。芯片不是一个零件,造它得有材料(比如光刻胶、碳化硅)、设备(比如光刻机)、封装测试这些上下游环节,就像做饭得有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以前咱们好多环节都靠进口,比如碳化硅基板,早先是国外垄断,价格贵得离谱。   现在政策一出来,大量企业来中国建厂,上下游的配套企业也会跟着过来——造芯片的工厂在这儿,做材料的、修设备的自然得靠近,不然送货都不方便。这样一来,从材料到制造再到测试的全套产业链就慢慢建起来了,之前卡脖子的那些“小零件”,咱们自己也能造了,成本还能降下来。   这两年数据翻盘就是最好的证明。2018年贸易战刚开始时,咱们造的芯片连全球10%都不到,好多工厂连像样的设备都没有。这几年靠着政策吸引,建了几百座晶圆厂,国家还投了大笔钱补贴研发,现在不仅能造手机、电脑用的常规芯片,连新能源汽车里的碳化硅芯片都能自己生产了。   去年全球成熟制程芯片(就是咱们日常用的那些,不是最顶尖的)里,咱们的产量已经占了28%,价格都被拉低了三分之二,以前被国外企业赚走的利润,现在慢慢回到咱们自己口袋里。   美国这会儿才反应过来,可已经晚了。他们本来想靠“卖芯片但卡制造”的办法拿捏咱们,结果咱们直接抓住“生产环节”这个要害,把主动权抢了过来。   现在就算美国再想限制,企业们已经把生产线、设备、工人都搬到中国了,总不能把工厂拆了运走吧?而且咱们还在偷偷搞技术突破,比如搞开源的芯片架构,不用再看美国ARM、英特尔的脸色,以后就算没有他们的技术授权,也能造自己的高端芯片。   说到底,这政策不是耍小聪明,是咱们在芯片战场上的“攻守转换”。以前美国想怎么制裁就怎么制裁,咱们被动挨打;现在咱们主动定规矩,用市场优势拉来盟友,用生产环节筑牢根基,慢慢把芯片产业的“主动权”抢回来。等咱们的产业链彻底建起来,不管美国再出什么幺蛾子,咱们都能自己造芯片、保供应,到时候才真的不怕他们卡脖子了。这盘棋下得远,现在看到的只是开始,以后的好戏还在后头呢。

0 阅读:196

猜你喜欢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