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艘大单直接砸向中国,年初韩国造船业拿到了全球62%的订单,韩媒马上狂欢,还扬

史之春 2025-11-04 15:58:32

40艘大单直接砸向中国,年初韩国造船业拿到了全球62%的订单,韩媒马上狂欢,还扬言“重夺第一”,结果得意劲儿还没捂热,就被泼了盆冷水。   韩国年初那波“开门红”,不是他们的造船业变厉害了,实在是踩中了个短期的“风口”。韩国造船业这些年就靠一招鲜吃遍天——造大型LNG运输船,这船是运液化天然气的专用船,技术难度特别高,以前全球就韩国几家船厂能造得又快又好。   年初的时候,欧洲因为能源问题急着买液化天然气,卡塔尔这些产油国也赶着扩产,一下子砸出好多LNG船订单,韩国船厂趁机接了个盆满钵满,单这一种船的订单就占了全球九成多,硬生生把整体订单比例拉到了62%。韩媒一看这数,立马炸了锅,说这是“重返巅峰”,还翻出十年前韩国造船业全球第一的老黄历,扬言要把宝座抢回来。   可他们没算明白,这62%的份额水分不小,全靠LNG船撑着,其他船型根本拿不出手。就说集装箱船吧,全球一半以上的订单都被中国接了,韩国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散货船更不用说,中国早就垄断了七成市场。   而且LNG船的好日子也没持续多久,中国船厂这几年憋着劲儿突破技术,现在不光能造LNG船,还能造更先进的双燃料LNG船,交付时间比韩国还短——国际上造一艘LNG船平均要22个月,中国船厂能压缩到17个月,价格还便宜一成多。卡塔尔能源公司去年给的60亿美元大订单,一半都分给了中国船厂,韩国只能捡剩下的,这时候他们的底气就虚了。   更让韩国难受的是,全球造船业的风向早变了,现在大家都抢着要“绿色船”——也就是烧甲醇、LNG这些清洁能源的船,国际海事组织要求2050年航运业实现净零排放,老款燃油船没人要了。中国早就提前布局这事儿,2024年新接的绿色船舶订单占了全球78.5%,从散货船到邮轮全能造,而韩国还在啃LNG船的老本,绿色船型的技术跟不上,订单自然掉得快。   这时候中国那40艘大单就成了压垮韩国狂欢的最后一根稻草。这40艘不是普通船,是能烧甲醇的绿色集装箱船,船东是欧洲和东南亚的航运公司,本来先找了韩国船厂报价,结果韩国一算,造这种船得引进新设备,成本太高,还说要等两年才能交货。   这些船东哪等得起,转头找中国船厂,咱们不仅能马上开工,价格还比韩国低两成,产业链太全了——从造船体的特殊钢材,到船上的动力系统,甚至小小的导航仪器,国内135家配套企业都能搞定,不用依赖进口,既快又稳。订单一签,全球船东都看明白了,要造绿色船还得找中国。   雪上加霜的是,连之前跟韩国合作的老客户都变卦了。新西兰政府本来把两艘大型渡轮的订单给了韩国船厂,结果韩国迟迟拿不出绿色动力方案,还说交付时间要推迟一年,新西兰干脆取消订单,转给了中国船厂。这事儿在国际造船圈传开,韩国的口碑一下掉了不少,后续的订单自然少了。   到了年中算账,韩国的订单份额直接从62%跌到了28%,而中国前三季度的新接订单占了全球67.3%,手持订单更是占了65.2%,连续16年稳坐第一。韩媒之前的狂言成了笑话,他们才反应过来,年初的爆发就是昙花一现,中国造船业早就不是只造中低端船的“老好人”了,现在是技术、产能、绿色转型全占优的“全能选手”。   其实韩国输就输在太偏科,只盯着LNG船,没跟上绿色转型的节奏,而且产业链也不完整,好多核心部件得进口,成本和交付时间都没优势。中国则是全产业链发力,从国产航母到大型邮轮,再到绿色船舶,啥都能造,还能保证按约交货。这就像两家饭馆,韩国只做一道招牌菜,一旦这道菜没人点了就没生意;中国是满汉全席,还总出新菜,客人自然越来越多。   所以说韩国年初的狂欢太心急了,没看清造船业的大趋势。现在全球都在往绿色、智能的方向走,谁能跟上节奏谁才能坐稳第一。中国造船业这几年的突破不是碰运气,是实打实的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布局,韩国想靠单一船型“重夺第一”,说到底还是没认清现实,被泼冷水也是早晚的事儿。

0 阅读:51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