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排放核水后,奇怪的事发生了:刚开始各国对其海鲜避之不及,如今2年过去,核水已

星星有话讲 2025-11-04 14:05:55

日本排放核水后,奇怪的事发生了:刚开始各国对其海鲜避之不及,如今2年过去,核水已污染很多海域,为何日本海鲜却不愁出口,大家也还在吃海鲜,难道日本另辟蹊径了?   日本核水排海刚启动那阵,各国都把日本海鲜当“洪水猛兽”,中国直接暂停进口,韩国人疯抢食盐,日本渔民差点哭了。 可两年过去,核污染海域还在扩大,日本海鲜却悄悄卖起来了,连不少日料店都重新上架了刺身,这事儿到底咋回事? 说白了,日本是真的“绕路”了,原来中国是日本海鲜的大买家,2022年光扇贝就卖了大半到中国,禁令一出出口暴跌92.3%。 他们转头就把福岛扇贝运到越南、墨西哥的加工厂,剥壳处理后贴当地标签,再卖给美国和东南亚。 虽然泰国把抽检量翻了倍,马来西亚要求每只虾带检测报告,成本涨了不少,但总算打开了缺口。 检测数据也帮了大忙,2025年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两次去福岛取样,连鱼都检测了,发现氚、铯这些核素浓度都在正常范围。 之后中日就谈妥了,除了福岛等10个都县,其他地区的海鲜能重新进中国市场,不过得每次都带检测证明。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说排放口的核素远低于标准,美国、欧盟本来限制就少,这下更放心进口了。 日本政府的补贴也没停,东电拿出42亿日元给渔民补损失,政府还设了300亿日元基金帮着开拓市场,连便利店都推“福岛海鲜特辑”拉销量。 他们还给韩国、欧盟定了出口目标,2025年计划卖给韩国41亿日元的扇贝,欧盟45亿日元,慢慢把市场铺开了。 其实大家愿意吃,也是因为没出现直接的健康问题,时间一长,关注度慢慢降了,加上市场上的海鲜都带着检测报告,疑虑自然少了些。 但这事也有争议,毕竟处理水70%还超标,核素在海里的长期影响谁也说不准,就像切尔诺贝利的影响都持续几十年了。 日本海鲜能卖出去,说白了是策略、数据和时间凑到了一起,但核污染的根儿还没解决。 咱们吃的时候还是得看清楚产地,毕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
星星有话讲

星星有话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