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刚给联合国交完2025年会费,50多亿,肉疼,没想到这么多! 10月初联合国又来跟中国要钱了,否则联合国只能裁员!10月底我们就全额打款6亿857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多亿。 钱是10月底交的,但事儿,早在10月初就来了。那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站在大会第五委员会的讲台上,脸色特别凝重。 他直接警告,说联合国快没钱了,不是吓唬人,是账上真的快见底了。 如果再不交钱,联合国可能得裁掉两千多人,连维和部队都得缩编。 说白了,这不是一般的缺钱,是快“破产”了。 这时候,中国站出来了。10月30号,联合国副发言人法尔汉·哈克在记者会上用中文说了一句:“谢谢,中国。” 这句话不是客套,是实打实地感谢。我们刚刚全额缴清了2025年的常规会费,6亿857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多亿。 这么大的款,一次性交出去,换谁都会肉疼。但这不是我们第一次这么干,中国已经连续第五年及时、足额缴费了。 可问题来了,我们交钱的时候,还有52个国家压根没动静。 联合国总共有193个会员国,141个交了会费,中国成了第142个,也就是说,还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国家在“装死”。 你可能以为,美国至少不会欠钱,毕竟是老大哥。其实刚好相反,美国是欠款最多的那一个。 按分摊比例,美国是第一大会费国,要交22%,但截至10月,美国今年的8亿多美元会费,一个子都没交。 再加上往年旧账,美国总共欠了30多亿美元,占了全球欠款总额的七成。 更讽刺的是,美国还经常拿国内政治当借口,说什么“政府停摆”,所以交不了钱。 可联合国早就明确表态:国内问题不能豁免国际义务。国际组织不是你想交就交,不想交就赖账的地方。 我们交了钱,别人没交,那联合国怎么办?只能靠“勒紧裤腰带”。 2026年的预算已经被削减了5亿多美元,总额只有32.38亿美元。整整要裁掉2681个岗位,减幅接近19%。 这可不是简单裁几个人那么回事,很多岗位涉及维和、粮援、难民事务。 一旦预算不到位,最先受影响的,是非洲的粮食援助、马里的反恐巡逻,还有中东地区的人权项目。这些项目一停,影响的是几百万人的命。 说到这你可能以为,中国交钱就是为了“履行义务”。其实没那么简单。 我们是在用行动稳住全球公共产品的底盘。中国不是在给联合国“捐钱”,我们是在保护一个多边主义的秩序。 尤其是在全球化逆流、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很多国家选择“各扫门前雪”。 美国更是直接把联合国当成谈判筹码,用欠费当成施压工具。 这时候,中国的及时交款,其实是一种姿态,是一种信号:我们是可信赖的合作者。 当然,也有人问:我们自己还要发展,干嘛要给联合国交这么多钱? 这问题看似合理,其实忽略了一个关键点:稳定的国际环境,是我们发展的前提。 你不可能在一个四处着火的世界里安心搞经济。 如果联合国真垮了,世界将陷入更深的动荡,最终受害的,还是像我们这样依赖全球市场与合作的国家。 而且你仔细看,中国的会费分摊比例是20%,仅次于美国,比日本的6.93%高出三倍还多。 但我们从来没拖过一次,连一分钱都没欠。这不是为了面子,而是责任。 反观美国,虽然也是大国,却长期在联合国“占位不担责”。 它知道只要不超过欠费临界点,就不会丧失投票权,于是玩起了“规则博弈”。可这套把戏,早就被联合国看穿了。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联合国发出破产警告的前两天,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一次改革会议上,直接提出了三点建议: 要慎重改革、要聚焦主业、要强化经济事务部门的作用。 联合国不是不想改,是不知道怎么改。中国的建议,是在告诉它:别想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从结构上解决问题。 比如,会费机制是不是该调整?那些长期欠费的大国,是不是该承担起更多责任? 说到底,这次中国的“50亿打款”,不只是一次经济行为。它背后,是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判断,是对未来世界秩序的下注。 我们不是在“多交钱”,我们是在“多做事”。 最后一句话说清楚:在别人还在权衡利弊、精打细算的时候,中国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谁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