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问题,唐朝整不明白,元朝整不明白,明朝也整不明白,但是硬是让清朝给整明白了

亨克孤独 2025-11-04 12:33:58

西藏的问题,唐朝整不明白,元朝整不明白,明朝也整不明白,但是硬是让清朝给整明白了,说白了,起到最关键作用的不是打仗的士兵,反而是六十多岁的康熙,给整场战争定了调子。   说起西藏这块地方,从古时候起就让中原王朝头疼。唐朝那会儿,文成公主和亲、金城公主入藏,看着关系挺热络,还立了会盟碑,可实际上西藏那边是吐蕃王朝自立门户,和唐朝时打时和,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管辖,朝廷想管点事儿都得看对方脸色,说到底还是没摸透怎么稳住这块地。   到了元朝,忽必烈倒是下了点真功夫。他在中央设了宣政院,把西藏划成正式的行政区域,还三次派官进藏清查户口、定赋税,沿途设了二十几所驿站通消息。   可朝廷终究是离得太远,日常事务全靠册封的地方首领打理,中央只在出乱子时才派兵平叛。像有个叫贡噶桑布的地方官不听话,忽必烈就得派宰相桑哥带兵进藏去收拾,折腾半天也没建立起常规定制。   明朝换了法子,在西藏设了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这些机构,又搞茶马贸易拉拢地方势力,还册封了好几个法王。但这套办法还是松垮,那些法王和土司各自为政,明朝既不派官也不驻军,顶多靠赏赐和封号维持表面关系。一旦朝廷实力减弱,西藏那边就基本成了“自治状态”,中央的命令根本传不到基层。   轮到清朝康熙的时候,这局面才算真正转了弯。康熙六十多岁那年,西藏出了大乱子,准噶尔部带兵占了拉萨,杀了地方首领拉藏汗,眼看就要把西藏变成威胁清朝西北的据点。   一开始清军第一次进藏打了大败仗,将领额伦特战死,士兵饿的饿、降的降,消息传到北京,大臣们全劝康熙别再往里填人力物力了。可康熙没听这套,他心里门儿清,西藏丢不得,丢了蒙古各部都得被准噶尔拉拢,到时候北方边防就全崩了。   这位老爷子硬是压下反对声,给整场行动定了调子:不光要把准噶尔赶出去,更要把西藏实实在在攥在手里。他先封了青海的噶桑嘉措当达赖喇嘛,给进藏找了个名正言顺的由头,又派皇十四子允禵挂着正黄旗大纛坐镇西宁,这规格跟皇帝亲征没两样。   康熙还特意交代允禵,不能光靠硬打。允禵照着老爷子的意思,先和青海蒙古王公们会盟稳住后方,又派人联络西藏当地的反抗势力。西藏的阿尔布巴带着情报找上门,允禵直接把自己的帽子、皮袄都赏了出去,把对方拉成自己人,准噶尔的兵力部署、粮草位置全摸了个透。   康熙五十九年四月,清军带着万把人护送新达赖进藏,这次打得顺风顺水。准噶尔军本来就兵力不足,藏人又偷偷给清军送吃送喝,根本没人真心帮他们。没几个月,清军就把准噶尔人赶出了西藏。   关键的一步在后面。康熙没像前代那样撤兵了事,他直接下旨废除了西藏原来的第巴独权制度,设了三个噶伦联合管事。这些噶伦得听中央的话,重要事务都得上报,等于从根上把西藏的管理权抓了过来。后来雍正、乾隆接着完善,搞出驻藏大臣、金瓶掣签这些规矩,全是照着康熙定下的调子来的。   对比下来就清楚了,唐元明要么靠和亲,要么靠册封,始终没敢动真格建立直接管控。康熙不一样,他从一开始就没把西藏当“外人”,打一仗的同时就想好怎么立规矩,士兵们只是照着他画的路子执行。这才是真正的“整明白”,不是靠刀剑赢一时,而是靠章法管一世。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亨克孤独

亨克孤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