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和韩国正式宣布了 1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观今言史啊 2025-11-04 11:17:37

中方和韩国正式宣布了 1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兑70万亿韩元,有效期五年。   这协议的本质简单说就是两个国家的央行约定好,万一对方需要自己的货币,就能按约定比例换,用来撑住贸易结算或者稳住金融市场,到期了再换回来还得给点利息。   这就像两家邻居提前说好,谁家临时缺粮缺油了可以先借,不用非得找远处的“中间商”,既省事又能应急。   中韩这次续签,规模没增没减,说明这种合作模式早就经过了检验,双方都觉得靠谱。   这事儿最直接的好处,得问两国做进出口生意的老板们,韩国的汽车配件商、化妆品厂商,中国的电子元件企业、农产品出口商,以前做生意大多得绕个弯用美元结算。   比如韩国厂商卖零件给中国,得先把收到的人民币换成美元,再换回韩元,中间两道汇兑手续费不说,美元汇率一波动,利润可能就没了。   现在有了这个协议,他们能直接用人民币或韩元结账,省了中间成本,也不用天天盯着美元的涨跌心惊胆战。   更关键的是,这协议是给两国金融市场上了层“保险”,这两年全球经济不算稳,汇率波动跟“坐过山车”似的,万一哪天韩元或者人民币突然出现流动性紧张,银行没钱给企业兑换外币,贸易就得卡住。   有了这4000亿的互换额度,央行就能快速给市场“输血”,企业该进货进货、该收款收款,不用因为钱的问题停摆。   韩国企划财政部特意提了,这协议能给两国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说白了就是防止“钱荒”影响正常生意。   为啥中韩非得把这“约定”续上五年?看两国的贸易盘子就懂了。   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韩国的半导体、汽车,中国的家电、原材料,每天都在跨境流动,去年两国贸易额就没低过3000亿美元。   这么大的体量,要是结算货币总受第三方影响,生意根本做不安稳,而且这不是第一次合作,之前的协议早就试过水,这次续签五年,就是给企业吃颗定心丸,不用总担心合作随时断档。   可能有人觉得这些都是“高大上”的金融操作,跟普通人没关系。   但细想一下,贸易顺畅了,韩国化妆品、汽车配件能更稳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手机、家电也能更便宜地卖到韩国;企业生意稳了,员工的饭碗就稳,工资福利也更有保障。   这些看不见的连锁反应,其实都跟这纸协议扯着关系。   中韩这次续签协议,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像是成熟合作伙伴的“常规操作”。   但在当下的全球环境里,这种“提前说好互相帮衬”的举动,比任何口号都实在,它不是为了对抗谁,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意更稳、市场更安。   五年的有效期,足够让两国企业把合作的步子迈得更大,也让区域经济的根基扎得更牢,毕竟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靠谱的“邻居”可比远水解渴管用多了。   参考资料:参考消息《中韩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0 阅读:61
观今言史啊

观今言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