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拥有几乎无限的资源,可为什么俄国始终没能成为顶级强国?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阿智通鉴 2025-11-04 11:09:29

俄国拥有几乎无限的资源,可为什么俄国始终没能成为顶级强国?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首先,地理位置封锁了俄国的上限。俄国大部分领土都搁在高纬度地区,冬天冷得能冻裂钢铁,西伯利亚那片更是常年被冻土盖着,耕地面积连国土的10%都不到,历史上动不动就闹饥荒,连自己人吃饭都得精打细算,更别说靠农业积累原始资本了。   更要命的是出海口,俄国折腾了几百年都没拿到像样的暖水港。波罗的海的港口冬天结冰,得靠破冰船伺候;黑海的克里米亚虽然能通航,却被土耳其海峡卡着脖子,出去得看人脸色;太平洋的海参崴一年有四个月冻得没法用,物资运进来都得等开春。   没有畅通的暖水港,再值钱的资源也没法高效运出去换钱,工业发展缺的设备、技术也难及时运进来,等于被老天爷按在陆地上“憋大招”,根本没法跟英美那种靠海运发家的国家比。   领土太广袤更成了负担,从莫斯科到海参崴坐火车得走一个星期,修条铁路的成本能顶别的国家建好几条,资源挖出来运到工业区,运费都快赶上资源本身的价值了,想集中力量搞发展都难。   如果说地理位置是先天不足,那1914到1945年这三十多年的折腾,就是把仅有的“后天优势”也给耗没了——巨量的人口损失,几乎抽干了俄国发展的“血”。   1914年一战开打,俄国硬着头皮派兵参战,短短几年就死伤近千万,大量青壮年死在前线,后方工厂没人干活,农田没人耕种,经济直接垮了,还引发了革命。紧接着的内战更狠,红白双方打了好几年,到处都是战场,老百姓要么死于战火,要么逃到国外,光是逃亡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就有上百万,这可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   好不容易盼来和平,1941年德国又打了过来,苏德战场那四年简直是绞肉机,苏联光死亡就有2700万,其中军队死了900多万,16到40岁的青壮年占了大半,还有1700万平民死于轰炸和饥荒。   战后清点家底,苏联男女比例都跌到了38:62,街上全是寡妇和老人,工厂里全是女工,农田里连牛都不够用。为了补人口窟窿,苏联只能把女性结婚年龄降到16岁,靠奖励生育催人口,可这样催生出来的一代人,好多因为母亲身体没发育好,健康状况堪忧,教育也跟不上。   更要命的是人才断层,一战前培养的技术骨干死的死逃的逃,二战又带走一批年轻工程师,等到要搞工业升级的时候,连懂行的人都找不着。战争后遗症还没完,战后十几年里,每年都有上百万人体因为战争留下的伤病和传染病去世,男性平均寿命最低的时候才39.9岁,比美国差了整整三十年。   本来地理位置就限制了资源变现和经济整合,这下连干活的人、打仗的兵、搞研发的人才都没了,就算有再多资源,也没法高效转化成国力。比如苏联时期拼了老命搞工业化,靠计划经济强推重工业,可劳动力不够只能让妇女顶上去,农业因为没人种还得进口粮食,轻工业更是被抛在脑后,老百姓连面包都得排队抢,这样的“强国”底子太脆。   后来就算恢复点元气,先天的地理劣势还在,北方港口冬天照样结冰,西伯利亚的资源还是运不出来,人口结构的窟窿也没补上,劳动力一直紧张。   说白了,顶级强国得有“先天禀赋”加“后天积累”,俄国占着金山却被地理困住脚,好不容易攒点家底又被战争掏了空,这俩坎儿没迈过去,再厚的资源家底也撑不起顶级强国的架子。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263

猜你喜欢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