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就拿塔克拉玛干沙漠来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1-03 18:39:48

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就拿塔克拉玛干沙漠来说,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有178亿吨,但为什么放着这么多油不采,年年还得花大价钱进口? 先算最实在的成本账,这沙漠里的油藏简直是躲在“地下珠峰”里的宝藏,塔里木油田90%的储量都埋在8000米以下,比世界最高峰还深一截,我国首口万米深井深地塔科1井,虽说最后耗时10个月就钻成了,可总成本直接飙过2亿元,这还只是打一口井的钱,早年技术不行的时候,钻这样一口超深井的成本,能堆出三座普通陆地油田。 要知道在正常陆地上钻一口油井也就5000来万,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这个数字至少翻两三倍,随便一口井都得1.5亿往上走,更别说那些近万米的深井了。 就算现在技术突破了,8500米的深井最快80天能完钻,可里头的门道照样烧钱,井下温度能飙到180℃,压力是地面的几十倍,普通钻头撑不过三天就得换,早年全靠进口钻头,后来咱们自主研发的钻头虽然比进口便宜一半,但一套下来还是得几十万,算上三天一换的频率,光钻头钱就能堆出个小目标。 而且换钻头可不是拧个螺丝那么简单,起钻下钻一趟就得大半天,这期间机器空转、人工待命,全都是白花花的成本。 更头疼的是地层还特别“调皮”,富满油田那些超深层的碳酸盐岩跟迷宫似的,非均质性强,这口井出油旺,隔壁井可能就空空如也,之前有口井因为没预测到漏层,光堵漏材料就多花了400多万,后来还是靠井震融合随钻技术才躲过不少坑,但这套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成本又是一笔额外开销。 成本账还远不止这些,沙漠里连条正经路都没有,要采油先得砸钱建基础设施。富满油田为了运油,光配套的输油气管线就修了220多公里,还得建富源联合站这种年处理200万吨原油的装置,这些前期投入没有几十亿根本拿不下来,而且回报周期得按十年算。 更要命的是缺水,采油尤其是采稠油得用大量水,比如克拉玛依的油砂矿用蒸汽驱油工艺,一年得耗掉海量软化水,为了处理废水搞循环利用,直接投了1.31亿元建处理项目,塔克拉玛干比克拉玛依更缺水,要么从几百公里外运水,要么花大价钱搞废水处理,富城那个项目年节约新鲜水成本都369万,可想而知塔克拉玛干的用水成本得有多高。 还有电力,油田24小时不能断电,沙漠里又没有电网,要么建光伏电站,要么拉输电线路,每一度电的成本都比内地高不少。 就算不计成本把油采出来,后续的炼化和运输还是个麻烦事,塔里木的原油多是高硫、高粘度的重质油,而国内大多数炼油厂都是按沙特、俄罗斯的轻质油设计的,处理重质油得专门上延迟焦化、加氢裂化设备,全国没几家炼厂有这能力,就算能处理,加工效率也比轻质油低三成,炼出来的副产品还多,等于又增加了隐性成本。 运输方面更不划算,从中东运油到青岛,每桶运费才2.8美元,而塔克拉玛干的油得先通过管道运到几百公里外的炼油厂,光管道运输成本就比海运高,更别说管道维护还得花钱。 2022年咱们进口了五亿吨原油,要是全换成塔里木的油,光运输成本就得多花上十亿美元,更关键的是,这油就算拼命采也填不上进口的缺口。 塔里木盆地虽说探明储量178亿吨,但真正能稳定开采的“可采储量”不到三分之一,也就50多亿吨。 富满油田算是产量先锋了,2025年日产才刚突破一万吨,一年满打满算也就365万吨,连进口量的零头都不够。 而且超深井还有个毛病,初期产量看着高,递减得特别快,富满油田的井刚投产时可能日产千吨,过两年就只剩几十吨,得不断打新井才能维持产量,2020年塔里木光取消的效益不达标井就超过70口,等于打这些井的钱全打了水漂。 对比一下进口的账就更明白了,中东的原油开采成本才10美元一桶,加上运费也不到15美元,而塔里木的开采成本就得50美元一桶,就算不算运输和炼化,每桶成本差了35美元,五亿吨原油就得差175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 2020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的时候,塔里木油田效益直接受了重挫,要是那时候还拼命开采,简直是赔本赚吆喝。 更别说咱们还有战略考量,塔克拉玛干的石油是“能源底牌”,现在国际局势稳定,能花便宜钱买别人的,干嘛要动自己的储备?等真要是进口通道出问题了,再动用这些地下宝藏也不迟,到时候就算成本高,也得咬牙采。

0 阅读:142

猜你喜欢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