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拢印度不如做掉印度?对于反复无常的印度,我们该如何处理?   这国家说变就变,

地缘历史 2025-11-03 16:55:19

拉拢印度不如做掉印度?对于反复无常的印度,我们该如何处理?   这国家说变就变,一张嘴能吹上天,一出事就开始装疯卖傻。你说拉拢它?不如直接做掉它!   印度到底是怎么想的?没人知道。全世界都在摸它的脉,但它的脉象每分钟都在变。   当年毛主席就说过,自己想了十天十夜也没想明白印度为啥要来搞中国,现在看,这种困惑还在继续。   你对它越客气,它越觉得你怕它;你真动手,它反而求你讲道理。一掐脖子就翻白眼,一松手就吹牛皮,这种国家,你拿它能怎么办?   如果说印度的外交风格是一种病,那这病还是顽疾。   从中印边境到多边场合,印度一面跟美国称兄道弟,一面在上合峰会上摆出“全球南方领导者”的嘴脸,对中国则永远一副“我才是亚洲老大”的姿态。   可真要比起来,GDP水分大得能养鱼,科技靠外包,工业还停留在螺丝刀阶段。这不是自信,这是幻觉。   美国看上印度,图的不是它靠谱,而是它不靠谱。拜登政府嘴上说要扶持民主国家,实际上不过是把印度当个大号兵工厂和市场靶子。   卖军火、制衡中国,这些才是美国的真实算盘。俄罗斯也一样,战术上拉拢印度,只是为了在乌克兰问题上多条出路。   可这些都和中国无关。只要美俄还在博弈,印度就不会真正靠近中国。   印度自以为聪明,在中美之间跳舞,可它低估了自己的分量。它觉得自己是棋手,实际上它就是棋子。   问题在于,这颗棋子太活,也太滑。今天说要抵制中国科技,明天在边境又要谈合作;嘴上喊着自立自强,结果却连个国产战斗机都飞不稳。   你说这样一个国家,有什么“统战价值”?还不如让它彻底失去被利用的可能性,然后再来求中国。   从历史上看,印度的“善变”并不新鲜。抗美援朝时,中国在前线抵挡美军,印度却在背后搞小动作,蚕食边境领土。   1962年,我们忍无可忍,才教了它一课。从那之后,它老实了几十年。   但一旦我们手头有事,它又开始作妖。最近台海局势紧张,中美关系复杂,印度就像被点燃的“脏弹”,随时可能爆炸。   更可笑的是,印度对自己的国力有着严重错判。   它的GDP增长数据连自己的人口都解释不清,工业产能靠外国投资,科技创新靠海外工程师,军事实力靠进口拼凑。   它的“崛起”,全靠嘴上说得响、脸皮厚、动作快,实则是个“虚胖国家”。你以为它是老虎,其实就是一头膨胀的牛,牛粪一戳就破。   而内部呢?种姓制度依然压得人喘不过气,农民自杀率居高不下,教派冲突年年不断。   莫迪政府口口声声要打造“新印度”,可现实是,连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时常瘫痪。   在这样的背景下,它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反而把精力都用在“国际表演”上。   这种国家,你跟它讲合作,它就以为你离不开它;你对它强硬,它反倒开始考虑退一步。这就是印度的思维逻辑。   所以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拉拢它?   答案其实早就明了。印度不是盟友,也不是中立者,它是对手,而且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冲击、国际规则秩序遭遇挑战的背景下,一个像印度这样摇摆不定、内部矛盾重重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中国合作支点的。   与其花力气去拉拢,不如提前下手做减法。   这“做掉”,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军事征服,而是多维度的战略压制。   我们可以在国际上孤立它,在外交场合不断削弱它的存在感;可以在经济上减少对印度市场的依赖,通过区域供应链重构,将其边缘化;   也可以通过对其国内民族、宗教矛盾的深度研究,实施“分化瓦解”的策略,让印度内部焦头烂额,失去作为棋子的价值。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做会引发国际非议。但别忘了,国际政治从来不是讲道德,而是讲利益。   当年美国对委内瑞拉、伊朗用尽极限施压,也没见几个国家真的站出来制裁美国。   今天的印度,外交厚黑,经济泡沫,安全不稳,连邻国都对它不放心。我们如果出手得当,未必不能在国际上争取到认同,至少可以让很多国家选择沉默。   至于和平谈判?这种话听听就好。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对印度讲和平,永远换不来真正的和平。   只有让它知道代价,它才会考虑规矩。只有让它身边的支持者感到风险,它才会收敛锋芒。   现在的印度,野心大,能力差,动作多,信用低。在中美俄三角博弈的局势下,这种国家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变量。   我们不能再用过去那种“抱希望”的心态去看它,而要用“做减法”的战略思维去应对它。   也许未来,它会因为被边缘化而主动靠近中国,但那时候,我们才有资格决定要不要搭理它。   拉拢一个不可靠的国家,只会为自己埋雷。与其幻想它变好,不如让它失去被利用的价值。对印度,最有效的策略,就是让它无牌可打。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