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芋汐没有想到, 所有队员也没想到 就连全红婵自己也没有料到, 时隔100多天重返赛场,即使换了一个搭档,复出首秀依然夺下冠军, 谁懂啊!全红婵复出直接把赛场当秀场了 刷到全红婵比赛视频时我还愣了下:这不是5月世锦赛伤退的小姑娘吗?怎么一回来就拿冠军了! 后来才知道,她歇着的这183天没闲着,在家扎扎实实练恢复,最近刚归队就敢上赛场。跟王伟莹搭档一点不生涩,跳水动作还是那么稳,复出首秀就夺冠,这实力也太能打了! 不过只说“实力能打”,其实把这183天的苦给轻描淡写了。好多人看她夺冠觉得是“天才本色”,甚至有人说“反正底子好,歇半年也能赢”,可没人知道她胳膊上的肌贴下面藏着多少伤。5月退赛根本不是小毛病,是腰椎间盘突出3毫米,左脚踝韧带还旧伤撕裂,核磁报告都写着“继续练可能有瘫痪风险” 。这哪是“歇着”,分明是跟伤病死磕。 更要命的是她正赶上个跳水运动员的“坎儿”——发育关。半年里身高窜了15厘米,体重多了7公斤,等于要重新适应一个陌生的身体。以前练熟的动作全乱了套,招牌的207C失误率从5%飙到43% 。体重每涨1公斤,入水时脚踝受的力就多12%,对本就有伤的她来说,每跳一次都是煎熬。 她的“恢复”根本不是养着,是精准到克和毫秒的较劲。清晨6点就泡在训练馆,平板支撑一练就是300次,水下还要绑着阻力带练起跳。吃饭得按克算体重,多一口都不行,高压氧舱和针灸更是家常便饭 。队里还用上了3D动作捕捉,把她巅峰时的动作拆成一帧一帧,就为了修正0.7度的肩胛偏差,这背后是一天240次的重复跳跃 。 跟王伟莹的“不生涩”更不是巧合。俩人刚搭档时同步误差有0.5秒,为了赶全运会,每天加练四小时,把起跳时机、空中转体拆成上百个细节抠。决赛前一天旧伤复发,她贴满胶布还练了20组同步动作,直到俩人跳得像镜子里照出来的一样 。 那场比赛说是“险胜”一点不夸张,最后就赢了0.9分。第一跳107B的“水花消失术”炸场时,没人知道她第一次回10米台时腿都在抖。赛后她只说了句“我真棒”,三个字藏着多少深夜冰敷脚踝的隐忍,多少体重超标的焦虑,外人哪能体会。 总有人把运动员的成功归为“天赋”,却忽略了天赋背后的代价。全红婵的脚踝三年受了20万次冲击,相当于普通人60年的运动量 。那些说“她躺着也能赢”的人,没见过她练到坐在地上起不来还在笑的样子,没见过她抚摸金牌时指尖的颤抖。 这场胜利最打动人的,从来不是“复出就夺冠”的光环,是她摔进低谷又爬起来的韧劲。体育精神哪是永远赢,是明明怕得发抖,还敢站上10米台往下跳。

用户10xxx63
法拉利始终是法拉利[滑稽笑][滑稽笑]
起点
还是那么厉害
用户15xxx58
心疼婵宝,不跳就算了,只要健康开心就好,就算不跳了我们还是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