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下山卖面,乡里人懵了,她却让索面成了香饽饽 陈少霞在北京大学获得生命科学博

能工智人 2025-11-02 19:54:30

博士下山卖面,乡里人懵了,她却让索面成了香饽饽 陈少霞在北京大学获得生命科学博士学位,于2018年毕业,当时有人建议她留在北京或上海从事科研工作,但她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而是选择前往浙江发展,她在看到浙江省的人才引进通知后,就收拾行李去了桐庐,那时陈少霞并没有进入政府部门的打算,只是想尝试把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产业中去。 她在富春山健康城工作了几年,主要做产业规划和招商工作,这个工作和科研不同,需要经常走访企业、洽谈合作、调研市场,她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政策文件和宣传口号无法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于是在2021年,她主动申请调往新合乡——一个海拔接近600米、年轻人几乎全部外流的偏远乡镇。 到了那个地方,她没有急着去拉项目,先在那里蹲点做调研,发现村里有个老手艺叫作“新合索面”,已经做了上千年,但一直卖不出去,她带回一些样品,找实验室的朋友测了营养成分,结果发现这种面条蛋白质含量高、升血糖慢,适合现代人健康饮食的需求,她就给这种面条贴上一个新标签:高蛋白、低GI、还有非遗地理标志产品。 这位干部带领一群90后年轻人做起直播,拍摄短视频,联系电商平台合作,还拉上高校一起设计联名包装,把普通吃面变成一种文化体验和研学活动,村民们起初觉得这想法太离谱,认为面条能卖出多少钱,结果一年下来销售额从百万元涨到千万元,带动了两百多户人家增加收入,现在她每次下乡都带着索面样品,每次开会都要强调面条里也有科技含量。 有人怀疑这位年轻干部只是来基层镀金,混个经历就要离开,但张敏确实在这里扎下了根,她把索面卖到东南亚市场,还让产品进入浙江大学食堂的采购名单,体制内部分人对这种打破常规的干部作风不太认同,但张敏始终用实际数据回应质疑:她详细说明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分析用户需求,如何改进包装设计,这些方法都遵循科学研究的标准,这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精打细算。 她和团队继续研究冷链保鲜技术,想让索面做到标准化生产,将来推广到更多乡村,这件事挺有意思,一位基因编辑专业的博士,最后在山沟里把面条做成了事业,很多人说乡村振兴需要高科技,但她的例子说明,高科技不一定是芯片或人工智能,也可以是踏踏实实做好一碗面。 我总觉得,现在基层最缺的并不是人手,而是能把复杂事情简单处理、把土特产做出新价值的人。陈少霞没有搞大场面,只是专心做好一件事,用对方法,一步步推进。她不装样子,也不着急,村里人叫她“索面代言人”,她还挺乐意接受。 有人说李华运气好,赶上政策风口,可我觉得,机会谁都有,关键在于敢不敢迈出那一步,李华不仅勇敢尝试,还带领一群人行动起来,这比那些整天坐在办公室写报告的人要实在得多。

0 阅读:8
能工智人

能工智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