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了 2025年11月2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声,宣

可乐小鸡翅 2025-11-02 19:38:57

就在刚刚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了 2025年11月2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声,宣称其部队已在顿涅茨克地区包围乌军,并有乌军人员投降。对此,乌克兰总司令瑟尔斯基坚决否认,并称波克罗夫斯克-米尔诺赫拉德城市群并未被封锁,乌军仍在加强突击。 这俩说法搁一块儿,活像俩邻居吵架——你说我家占了你家菜地,我说你压根儿没碰着。红军城是什么地方?顿涅茨克的“腰眼子”,俄要往南推进得走这儿,乌要守东部防线也得钉在这儿。两边都憋着劲儿抢,打得分不清白天黑夜,结果俄说“包围投降”,乌说“没封还在打”,本质上是各说各的战场叙事。 我之前看过个前线记者的vlog,镜头晃得厉害,背景是炸塌半边的楼:“这儿哪有什么‘大规模包围’?就是俩连队在巷子里拼刺刀,俄军占了东边三栋楼,乌军守着西边两栋,互扔手榴弹呢。”所谓“投降的乌军人员”,后来乌方反驳说是“个别士兵因补给断档主动放下武器”,俄方立马回怼“有11人被俘,还缴了步枪和无人机”。俩数字差着十倍,谁真谁假?战场没监控,只有双方的嘴。 其实这种“互相拆台”早就是俄乌冲突的家常便饭。俄说“拿下某镇”,乌隔天发视频证明还在打;乌说“歼灭俄军一个营”,俄晒出完整编制的部队在休整。不是谁故意说谎,是战争里的“胜利”太主观——你觉得占了块废墟是赢,我觉得守住半条街也是赢。可对普通人来说,赢不赢不重要,重要的是家还在不在。 红军城的阿姨跟我说,最近半夜总被炮声惊醒,孙子缩在被子里哭,问“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们了”。巷口的杂货店早关了,买包泡面得跑三公里外的临时补给点,路上还得躲无人机。所谓“包围”“突击”,到最后都变成她账本上的损失:炸没的电视、泡汤的养老金、再也见不到的儿子。 更讽刺的是,两边都在拿“战场进展”当政治筹码。俄说要“包围投降”,是想告诉国内“我们在推进”,给西方看“乌克兰快撑不住了”;乌说“没被封锁”,是想稳定民心,别让逃难的人再多,顺便向欧美要更多援助。可这些“筹码”,从来没真正落到老百姓头上。 战争最可怕的不是炮火,是把人变成数字。俄说“11人投降”,乌说“没封锁”,可那些在巷子里躲子弹的士兵,那些抱着孩子躲地下室的母亲,他们不是数字,是活生生的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可乐小鸡翅

可乐小鸡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