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让我猜中了! 闻泰一点也不亏 闻泰收购安世时,与荷兰政府签署《公共承诺函》,承诺保持其在荷兰、德国、英国的研发与制造中心,5年内不搬迁核心产线,总部也因此留在荷兰。 这招棋下得实在高明。表面看闻泰被条款捆住了手脚,实际上人家早就算准了这笔账。五年不搬生产线?压根没打算搬。欧洲制造业的根基在那儿,熟练工人、技术积累、供应链网络,这些东西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复制的。硬要搬迁怕是光调试设备就得折腾两三年,市场早跑没影了。 盯着那纸承诺函就以为闻泰吃亏的人,恐怕没看懂全球制造的棋局。安世半导体的核心价值正在于它的欧洲基因——那些浸润在汽车电子领域几十年的研发团队,那些通过德系车企认证的生产线。把这些连根拔起移植到亚洲,等于亲手毁掉最值钱的部分。闻泰这波操作更像是给欧洲市场喂定心丸,既安抚了当地政府,又保住了客户信任。 但事情总有另一面。这份承诺函像把双刃剑,既锁住了竞争优势,也捆住了应变手脚。全球芯片产业正在经历地缘政治重构,台积电在美国建厂,英特尔在爱尔兰扩产,闻泰却要守着欧洲大陆寸步不移。万一哪天欧盟对华政策收紧,或者当地劳动力成本突破临界点,这纸承诺就会从护身符变成紧箍咒。 有人觉得闻泰在下一盘大棋,我倒觉得他们更像在走钢丝。保留海外研发中心听着光鲜,可核心技术真能顺利回流国内吗?德国工程师会心甘情愿把压箱底的绝活教给中国同事?并购最难的不是签协议,而是文化融合与技术渗透。这五年窗口期要是只维持了表面和谐,没能实现知识转移,到期后恐怕还是要受制于人。 看看这些年中资出海并购的案例,联想吞摩托罗拉、吉利吃沃尔沃,哪个不是经历漫长阵痛期。闻泰现在看似稳坐钓鱼台,实则考验才刚刚开始。要平衡中外管理团队话语权,要应对欧盟越来越严的反垄断审查,还要在不变动生产基地的前提下降本增效——这些难题可比签承诺函复杂多了。 资本市场给闻泰的掌声,多少带着些盲目乐观。股价涨了,市值升了,可并购的真正价值要看五年后。如果只是把安世当成贴牌工厂,没能消化吸收它的汽车级芯片技术,那这波操作充其量算是财务投资。中国半导体缺的不是产能,是持续创新能力。 说到底,闻泰这步棋妙就妙在把战略需求包装成妥协让步。既堵住了欧洲政客的嘴,又给自己的全球化布局争取了时间。但千万别过早欢呼胜利,跨国并购最危险的阶段往往出现在蜜月期之后。当文化冲突浮现、技术转移遇阻、市场环境剧变时,今天这份看似精明的承诺函,明天可能就会变成甩不掉的包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荷兰安世半导体 闻泰电子 闻泰 闻达资产 闻泰资产 闻国际 成都瑞闻科技

冬 冬
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3780586
说了个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