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人在义乌订了两千双鞋,付完定金后要求货到印度再结尾款。结果义乌商家直接发了

史之必然 2025-11-02 15:15:09

印度商人在义乌订了两千双鞋,付完定金后要求货到印度再结尾款。结果义乌商家直接发了两千只右脚鞋,结清尾款才给左脚鞋,这招乍一看像段子,其实还真是专门对付印度人的。   千万别觉得义乌商家是故意刁难人,这招能传开,全是被一次次坑出来的经验。做外贸的都知道,跟印度商人打交道,十个里有八个得捏着把汗,不是他们人坏,是那边的生意套路和风险实在太多,商家不防着点,辛苦钱就可能打了水漂。   先说最让人头疼的尾款问题,这几乎是义乌商家的共同噩梦。本来谈好的“定金+发货前结清尾款”,可到了发货前,印度商人十有八九会变卦,要么说“印度清关政策变了,货到了才敢给钱”,要么扯“公司财务要见提货单才拨款”。你要是心软答应了,麻烦就来了。   货物运到印度港口,对方可能突然说“鞋子有点色差,得减三成价才肯提”,或者干脆玩失联。货压在港口,每天的仓储费、滞港费蹭蹭涨,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最后商家要么赔钱贱卖,要么花钱把货拉回来,里外里都是亏。有个做了十年鞋贸的老板说,早年没经验,被这么坑过一次,光滞港费就赔了八万,半年白干了。   更糟的是印度商人的“谈判套路”,砍价能砍到你怀疑人生。明明报的是成本价,他们张嘴就砍一半,还说“我朋友拿的价比你便宜多了”,其实就是想压价。要是你不让步,他们就拿订单威胁,说“不降价我就找别家”。可真要是答应降价,到了付款环节又会出新花样,比如“货收到了,但质量没想象中好,再扣点钱”。   最气人的是“画大饼”,一上来就说“我每月要订一万双,你给个最低价”,等你把价格压到最低,人家可能就订几百双,甚至拿了样品就消失,转头找本地作坊仿造你的款式卖。   这还不算完,印度的清关和物流更是藏着风险。那边清关流程特别复杂,平均得二十多天才能完事,政策还老变,今天要这个认证,明天要那个文件,少一样就扣货。有些商人就故意借着清关问题拖款,说“海关扣货了,我没法卖,怎么给钱”,其实是等着商家急了主动让步。而且印度外汇管制严,有时候商人就算想付款,也得等银行批额度,一等就是一两个月,商家这边资金周转不过来,生意都得受影响。   之前义乌商家也试过正规办法,比如找第三方担保,可印度那边的担保机构覆盖率还不到三成,大多不靠谱;想跨国打官司?更是难上加难,两边法律体系不一样,诉讼费比货款还贵,耗个一年半载也未必有结果。没办法,只能自己琢磨自保的招,“发单只鞋”就是这么来的。你想啊,两千只右脚鞋拿到手,既不能卖,也不能穿,堆在仓库里还占地方,印度商人着急出货,自然得乖乖结尾款。   这招可不是只用于鞋子,义乌商家早把它变成了“通用战术”。做箱包的,会把关键的锁扣单独留着,尾款结清才寄过去;做玩具的,不给装电池,说“怕运输爆炸,付款后发电池教程”;甚至做衣服的,不缝纽扣,理由是“客户可能想换款式,付款后帮你配齐”。这些招听着滑稽,却真能保住货款。有个做小商品批发的老板说,自从用了这招,他的尾款回收率从六成涨到了九成多。   不过也得说句公道话,这招不是针对所有印度人,主要是对付那些初次合作、信誉没保障的商人。要是合作多年的老客户,商家根本不用来这一套,甚至能给更长的账期。毕竟义乌对印出口一年有一百多亿,真要是都这么折腾,生意也做不下去了。说白了,商家要的不是刁难,是安全感,要是印度那边的清关流程能简单点,付款能守规矩点,谁愿意费这劲拆分货物呢?   所以说这招“专门对付印度人”,不是歧视,是被现实逼出来的防御。就像街坊邻居打交道,要是总有人借东西不还,你自然会下次借之前先立规矩。义乌商家拼的是辛苦钱,一双鞋挣不了几个利润,可被拖一次尾款就可能赔上半年的积蓄。两千只右脚鞋看着好笑,背后全是小生意人在跨境贸易里的无奈和智慧——不求占便宜,但求不被坑,这才是最实在的想法。

0 阅读:179

评论列表

嘻123

嘻123

2
2025-11-02 15:24

三哥:赚大发了,白嫖了2000只右鞋,下个月就换一家,要求对方先盈左鞋,继续白嫖

史之必然

史之必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