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

破晓培世 2025-11-01 20:33:05

就在刚刚 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镝和铽,这些原料会先在马来西亚加工,再运往日本,这是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的渠道获取这类关键重稀土。(环球网) 镝和铽绝非冷门金属,而是高端制造的“刚需品”。新能源汽车电机、风电设备、高精度制导系统,少了它们根本无法达到最优性能。 全球稀土格局很清晰,2024年中国稀土产量27万吨,占全球68.5%,重稀土冶炼分离产能更是接近90%,这是实打实的产业链优势。 看起来,稀土资源的战略意义又一次被放到了聚光灯下,特别是对于那些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原材料。日本此次从澳大利亚获取镝和铽的举动,其实背后反映了全球稀土市场逐步趋向多元化的趋势。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其他国家显然不愿意将自己的命运全部掌握在一个国家手中,尤其是在全球政治风云变幻的背景下,稀土作为关键材料的“隐性重要性”越发突出。 但话说回来,虽然日本正在努力开辟新的供应链,但中国在稀土行业的霸主地位仍然无法撼动。要知道,稀土的开采和分离精炼是一项极为复杂且资金密集型的任务。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还需要极高的环境保护标准和经验积累。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的产业链优势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被复制的。日本的这项举措更像是为了分散风险,而非真正挑战中国的市场领导地位。 另外,我们也不能忽视的是,全球对稀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新能源汽车和风电设备的迅猛发展,使得这些关键金属的需求量大幅上升。镝和铽,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几乎已经成了高端技术的“必备材料”。从高精度武器系统到智能设备,镝和铽无处不在。而全球各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也让稀土资源变成了争夺的焦点。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稀土资源的战略性,使得一些国家对中国的供应能力心生忌惮。这种情况在过去几年里屡见不鲜,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和其他国际摩擦中,稀土成为了“暗战”中的重要筹码。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多元化供应渠道,但现实却是,短期内想要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几乎不可能。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这也能被看作是中国在全球资源格局中越来越具有话语权的象征。毕竟,这些重稀土冶炼分离的技术和产能,是其他国家短时间内无法追赶上的。中国的“稀土战术”,不仅是在经济领域的博弈,也在科技和政治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所以,当日本和其他国家在寻求新的稀土供应时,实际上也是在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选择和空间,以防在关键时刻出现“资源枯竭”的尴尬局面。毕竟,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对整个链条造成冲击。 然而,这样的多元化供应链背后,也隐含着诸多挑战。运输成本、技术能力、环保标准等问题,都可能成为影响稀土供应稳定性的瓶颈。对比中国,其他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差距依然显而易见。因此,日本等国的举措,很可能更多是一种战略性布局,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国化”。 总体来看,全球稀土市场的格局在不断演变,但中国依然掌握着关键的“话语权”。日本此次的尝试,也许能为其带来一些临时的安全感,但要想完全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仍然任重而道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稀土出口限制 中美稀土之争 稀土出口禁令 出口稀土 稀土关税 美国稀土国产化 稀土出口新规

0 阅读:79
破晓培世

破晓培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