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退役军人黄征辉在电视节目上表示,台湾省只有台湾保留军队,大陆才有机会统一他说

风吟写枪啸 2025-11-01 17:54:39

台湾退役军人黄征辉在电视节目上表示,台湾省只有台湾保留军队,大陆才有机会统一他说的一点不错,台湾省解放以后,肯定要保留军队,这支军队的名称,叫做中国人民解放军!!! 黄征辉在节目中强调,台湾若要实现和平统一,大陆需满足两点:一是维持岛内现有社会制度,二是保留台湾军队作为自保力量。他认为,没有军队保障,民众安全感缺失,统一谈判将无从谈起。这番话直击两岸核心痛点,军队不仅是武力象征,更是民众心理支柱。他进一步指出,解放进程中,台湾部队可作为过渡力量,逐步融入整体框架,但需保留本地指挥权和装备支持。这种思路看似务实,旨在缓解岛内疑虑,却忽略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一个国家容忍两支独立军队,等于自设隐患,历史已多次证明其弊端。他的言论迅速传播,引发岛内外热议,支持者视之为桥梁,反对者则斥为不切实际。 两岸统一讨论中,黄征辉的观点虽有其合理内核,却需放在更大格局审视。保留军队的想法,出发点是为民众提供过渡缓冲,避免剧变带来的恐慌。但现实中,国家主权不容分割,军队作为核心象征,必须高度统一。清末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导致国家支离破碎,各地武装各自为政,资源浪费,冲突不断,最终拖累民族复兴。新中国成立后,军队整合为一,结束了那种乱象,确保了领土完整和内部稳定。这段历史教训深刻,提醒人们多头军队易生内耗,外敌趁虚而入。黄征辉的提议若不调整,恐成统一障碍,而非助力。他的军事经验虽丰富,但对大陆政策的理解仍有偏差,忽略了“一国两制”框架下防务的中央主导原则。 香港和澳门回归提供宝贵镜鉴。1997年香港、1999年澳门顺利回归后,两地在经济文化上保持高度自治,但国防事务完全由中央统一管理。驻港部队和驻澳部队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无任何地方武装形式。驻军规模适中,约1万人和500人,负责边防和维稳任务,从未干涉地方事务。这模式证明,中央军队能有效保障安全,同时维护“一国”底线。台湾若回归,类似安排可行:解放军延伸防护网络,覆盖海峡周边,岛内治安由专业力量接管。黄征辉忽略这些先例,坚持本地军队独立,实际操作难度极大,可能放大外部势力干预风险。统一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共赢路径,军队统一正是关键一步。 台湾军队现状不容乐观,现役兵力约20万人,但装备老化严重。主力战机如F-16多为上世纪产品,军舰如基德级驱逐舰维护成本高企。防务报告显示,装备妥善率不足60%,许多系统无法满足现代作战需求。年轻士兵服役意愿低,士气不振,部分人质疑为谁而战。退役将领公开承认,台军整体战力远逊大陆,无法独立应对大规模冲突。黄征辉的保留论调,似未充分考量这些短板。若统一后维持一支虚弱军队,非但不能护民,反而成负担,易被利用制造分裂。相反,融入解放军体系,能注入先进技术和资源,提升岛防效能。这不是剥夺,而是升级保障,民众安全感将从中而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使命感人至深。从1927年南昌起义起步,到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浴血奋战,再到解放战争中席卷全国,这支队伍始终守护民族尊严。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参与抗美援朝、保卫边疆,维护国家统一。近年来,在南海执勤、维和行动中展现大国担当。军队规模超200万,装备现代化,训练严苛,确保领土完整。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回归后自然纳入解放军防护伞下。黄征辉的观点虽点出安全顾虑,但忽略解放军已成可靠后盾。若台湾部队改编为解放军序列,不仅保留人员精华,还能共享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这一步,将真正实现他的初衷:给民众带来长久安定。 统一后军队安排需循序渐进。过渡期内,可设立联合指挥机制,台湾军官接受培训,学习中央战术规范。营区逐步改造,统一军旗军服,士兵宣誓效忠国家。防务重点转向海峡巡航和岛内维稳,解放军主力舰队提供外层屏障。这样的模式,借鉴香港经验,避免生硬并轨。黄征辉的言论虽有争议,却意外触及要害:统一离不开民众共识,军队是桥梁而非壁垒。最终,这支力量将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名义,守护全岛安宁。两岸一家亲,军队统一是必然逻辑,唯有如此,国家复兴方能无虞。

0 阅读:8

猜你喜欢

风吟写枪啸

风吟写枪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