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的釜山,一场中美会晤的行程对比格外引人关注:中方专机一落地

薛彤作琴 2025-11-01 15:32:56

10 月 30 日上午的釜山,一场中美会晤的行程对比格外引人关注:中方专机一落地,团队就从停机坪直接赶往会场,谈完后马不停蹄坐车前往庆州,既要会晤李在明,还要参加 APEC 峰会,行程紧凑却有条不紊。 而特朗普这边,会晤刚结束就一分钟都没多待,转身直奔旁边的停机坪,登上 “空军一号” 火速回国。这截然不同的行程安排,看似只是时间规划的差异,实则藏着双方各自的议程重心与现实考量。 先看中方的行程逻辑,每一步都紧扣预先规划的多边议程。专机落地后不做停留直接去会场,其实是为了最大限度压缩时间成本 —— 这场中美会晤原定时长 1 小时,实际聊了 1 小时 40 分钟,多出来的 40 分钟里,双方敲定了取消部分对华商品关税、加强反诈合作等务实成果。 为了不耽误后续行程,中方团队连机场贵宾室都没进,直接在停机坪换乘车辆前往会场,这种高效安排既体现了对会晤的重视,也为后续活动留足了缓冲。 谈完会晤后,中方马上去庆州的行程更是早有部署。会晤李在明是中韩民间交流与地方合作的重要环节,双方要探讨威海 - 仁川跨境经济合作区、中韩农产品检疫互认等具体议题,这些合作直接关系到中韩民众的民生福祉,比如农产品检疫互认一旦落地,韩国的泡菜、中国的东北大米就能更快进入对方市场。 而 APEC 峰会则是亚太区域合作的关键场合,中方要在会上推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供应链韧性等议题的讨论,还计划与东盟、拉美国家代表举行双边会见,争取在 RCEP 框架下深化合作。这种 “双边会晤 + 多边议程” 的衔接,正是中方参与国际事务 “统筹兼顾” 风格的体现。 再看特朗普的 “火速离场”,背后是美国国内迫在眉睫的事务压力。当时美国联邦政府正面临停摆危机,国会两党在 2025 财年预算问题上僵持不下,若 10 月 31 日前无法达成一致,超过 400 万联邦雇员将面临欠薪,其中包括美军士兵、空中交管员、边境巡逻人员等关键岗位。 特朗普作为前总统,虽不直接参与预算谈判,但他在共和党内部仍有重要影响力,需要尽快回到华盛顿协调党内立场,避免危机进一步升级。 更紧迫的是美军薪资问题引发的连锁反应。当时已有消息显示,部分美军基地因欠薪出现士气低落的情况,横须贺海军基地的士兵家属甚至发起了 “食物银行” 求助活动;空中交管员也开始以 “病假” 为由缺勤,2018 年美国政府停摆曾因空中交管员大规模缺勤导致全国航班大面积延误,最终迫使两党妥协。 特朗普很清楚,若这次危机重演,不仅会影响共和党中期选举支持率,还可能损害美军的战备能力,这也是他会晤后 “一分钟不多待” 的重要原因。 从行程细节还能看出双方不同的活动侧重。中方的行程围绕 “多边合作” 展开,从与特朗普的双边会晤,到与李在明的地方合作交流,再到 APEC 峰会的区域议题讨论,每一步都在推动不同层面的合作,体现了 “全方位参与、多领域协同” 的思路。 而特朗普的行程则更聚焦 “国内优先”,此次赴韩本就以中美会晤为核心目标,在达成取消部分关税、加强反诈合作等成果后,国内事务的紧迫性让他没有多余时间参与其他活动,这种 “目标导向、速战速决” 的风格,也符合他一贯的行事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的行程安排虽差异明显,但都没有影响会晤成果的落地。中方通过紧凑的行程兼顾了双边与多边议程,为亚太合作注入动力;特朗普虽提前离场,但中美达成的关税调整、反诈合作等共识,仍为两国经贸关系 “降温”、民生领域合作创造了条件。 这种 “求同存异、各有侧重” 的互动,也反映了当前中美关系 “斗而不破、合作与竞争并存” 的现实状态。 从釜山会晤的行程对比中,能清晰看到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与国内治理中的不同优先级:中方更注重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参与全球合作的同时推动多边议程;而美国则面临 “国内问题优先” 的现实压力,国际行程往往要为国内事务让步。 这种差异虽会导致双方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事风格不同,但只要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聚焦务实合作,就能为中美关系乃至全球治理找到更多平衡点。 信息来源:中国外交部官网(釜山中美会晤及 APEC 峰会行程通报)

0 阅读:0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