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中国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正式升级,两条核心新规直接搅动了全球

薛彤作琴 2025-11-01 15:32:41

12 月 1 日起,中国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正式升级,两条核心新规直接搅动了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神经:含中国来源稀土成分≥0.1% 的光刻机,不管在哪生产、经哪中转,都得先拿中方的出口许可,用途、用量和终端客户都得交代清楚。 14 纳米逻辑芯片、256 层以上存储芯片的生产测试设备及材料,更是要实行逐案审批。这看似是资源管控的细化,实则精准掐住了全球高端制造的供应链命脉。 先看那个 “0.1% 红线” 有多关键,这个比例比一张 A4 纸的重量占比还低,却成了光刻机行业的 “通行证” 门槛。 全球唯一能造 EUV 光刻机的荷兰 ASML 首当其冲,它的设备里,磁悬浮系统要用钕铁硼磁铁,激光器组件离不开镝元素,这些高纯度稀土材料几乎全靠中国供应 —— 中方掌握着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99.9999999% 纯度的稀土更是近乎垄断。 ASML 的供应商早就透露,设备里随便一个核心组件的稀土含量都远超 0.1%,新规意味着他们每台设备出货前都得额外走审批流程。现在 ASML 的稀土库存只够撑几周,要是许可下得慢,每月得少交 15 到 20 台设备,一年损失可能超 32 亿欧元。 更有意思的是 “无论产地与中转路径” 这个限定,等于把全球供应链都纳入了监管范围。以前有些企业想钻空子,把中国稀土运到东南亚提炼,再做成组件卖给 ASML,觉得换个地方就不算 “中国来源”。 现在新规明确了,只要源头是中国稀土,哪怕转了八道手,照样得申请许可。连使用中国稀土技术在境外生产的物项也被盯上,这等于第一次用 “长臂管辖” 的方式,把中国的成分标准延伸到了全球产业链的每个环节。 再说说逐案审批制度,这可不是简单走个流程。14 纳米以下芯片制造完全离不开稀土,没有稀土磁铁定位系统,晶圆台高速运动时会出现微米级偏差,芯片良品率得暴跌 40% 以上。台积电每年用的 6000 吨稀土里,96% 来自中国,它给苹果、英伟达造高端芯片的设备,现在都得靠中方审批放行。 审批时不仅要看技术参数,还得核对终端客户 —— 要是发现设备可能用于军事领域,或者流向出口管制名单里的主体,原则上直接驳回。荷兰之前配合美国限制光刻机出口,还冻结了中资企业的半导体资产,现在才意识到供应链是双向绑定的。 新规的影响早就超出了荷兰一国。美国 F-35 战机的发动机涡轮用稀土永磁体,欧洲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离不开稀土,这些最终都得追溯到中国的稀土供应。 欧盟 90% 以前的稀土磁铁依赖中国,现在汽车和航空航天企业已经开始慌了,纷纷给欧盟委员会施压,想赶紧和中方谈合规通道。可替代方案短期内根本行不通,澳大利亚、缅甸虽然有稀土矿,但缺提炼技术,建一条能跟中国媲美的高纯度生产线,至少得花 3 到 5 年。 中方这次管控其实留了余地,紧急医疗、救灾等人道主义用途可以豁免,但得事后补报告。申请文件要求用中文提交,审批系统只支持简体中文,附件还得用 WPS 格式,这些细节都是在强化规则话语权。 商务部早就说了,这不是禁止出口,合规的申请都会批,核心是维护国家安全,愿意通过对话保供应链稳定。这话里的信号很明确:管控不是为了搞对抗,而是要重新定义供应链的游戏规则。 现在全球产业链里的企业都在算一笔账:以前觉得稀土是 “资源”,现在才明白是 “权力”。ASML 两年前还在配合断供中国高端光刻机,现在却得反过来求审批速度;那些曾经跟着搞技术封锁的企业,现在每天都在核对自家产品的稀土来源。12 月 1 日这个时间点一到,大家终于看清了,高端制造的 “皇冠” 再华丽,也得架在稀土这个 “底座” 上,而这个底座的开关,正握在中方手里。 信息来源:中国商务部官网(2025 年第 61 号公告全文)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