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撤军了 10月30日 美国第一批驻扎在东欧的军队开始撤回了。 自从2022年俄乌打起来之后,美国可是拍着胸脯给欧洲盟友打包票,说要当他们的“安全保护伞”,结果才过了没几年,这把伞就开始收了,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当初俄罗斯和乌克兰开战后,波兰、罗马尼亚这些东欧国家吓得不行,生怕战火烧到自己家门口,急着求美国派兵过来撑场面。拜登政府那时候为了稳住北约这帮盟友,也想借着机会把欧洲抓得更牢,马上就往欧洲增派兵力、强化军事部署,重点就是往东欧加兵。 这次撤的可不是小数目,整整一个轮换旅的兵力,这些兵分散驻扎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四个国家,算是美国在北约东翼布下的“前沿岗哨”。 其实一个月前,罗马尼亚那边就已经走了1000到1200名美军,而且没派新人来接替,10月30日这次撤军,不过是把这事明面上摆出来了而已。 美国官方对外的说法,听着都让人耳朵生茧,无非就是“正常战略调整”“不影响对北约的承诺”,还强调就算撤了兵,在欧洲的驻军规模还是比2022年前多。 可这话谁会真信呢?还是罗马尼亚国防部实在,直接在声明里说,这是因为美国“优先事项变了”,言外之意很明显:欧洲已经不是美国的重点了。 最慌的就是北约东翼那些国家,罗马尼亚国防部长嘴硬说“驻罗北约兵力有3500人,规模不小”,还说“靠外国军队保护不现实,我们要加大国防投入”,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要知道罗马尼亚的军事装备、防务体系几乎全靠美国撑着,突然没了美国这根主心骨,心里能不发虚才怪。 美国要撤兵的念头,其实早有苗头,根本不是临时决定的。早在特朗普当总统的时候,就跟欧洲盟友提过,说美国要把精力挪到本国边境和印太地区,让欧洲自己多扛点防务担子。 现在不过是把这想法落到了实处,意大利国防部长克罗塞托说得更明白:“美国要跟中国竞争,欧洲得自己保自己。”这话算是把窗户纸捅破了——美国这是要把战略重心彻底转到印太,一门心思跟中国搞“大国竞争”,所以得从欧洲抽兵力、调资源。 毕竟美国军费再高,也经不住全球到处撒钱,2024财年申请的国防预算就到了8420亿美元,比中、俄等9个国家的军费加起来还多20%,但这笔钱要花在核力量升级、印太战场建设、新技术研发上,欧洲这边自然就成了“被牺牲的角”。 有意思的是,美国撤兵还搞起了“区别对待”,波兰就没被波及,甚至特朗普还放话可能要给波兰增兵。为啥?看看波兰的做法就清楚了,2025年国防预算占到了GDP的4.7%,是北约里军费占比最高的,对美国那叫一个听话,又是买美国武器,又是给美国提供军事基地。 再看其他东翼国家,虽然也喊着要加强防务,但真金白银的投入跟不上,美国自然就把资源往“听话又肯花钱”的地方挪,这小算盘打得,全世界都听得见响。 这事让美国国内的共和党大佬们不乐意了,参议院和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的资深共和党议员,少见地站出来反对,说坚决不赞成撤走驻罗马尼亚的旅级部队,逼着五角大楼给个解释。 他们担心的是,美国一撤兵,俄罗斯会趁机在东欧扩大影响力,北约东翼的防线就漏了窟窿。可北约官方倒显得挺沉得住气,说这是正常调整,盟友之间都沟通好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淡定,说白了就是没辙——欧洲短期内根本离不了美国的安全保护,除了硬撑着还能咋办?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崔洪建教授说得很在理,这些年欧洲一直喊着要“战略自主”“防务自主”,可从来都是被动喊喊。以前有美国兜底,欧洲军费能省就省,现在美国要抽身了,欧洲才发现自己的防务能力根本顶不起来。 俄乌冲突还没结束,俄罗斯就在家门口蹲着,没了美国驻军镇场,东翼那些国家晚上都睡不安稳。可真要自己加大军费投入,就得掏真金白银,而且各国之间还互相提防,想搞出一套统一的防务体系,比登天还难。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之前就表示,国家之间搞防务合作,不能针对第三方,更不能破坏地区稳定。美国为了自己的“大国竞争”战略,随意调整在欧洲的军事部署,把欧洲盟友当棋子使,最后吃亏的还是欧洲自己。 现在第一批美军已经撤了,后面会不会有更多撤军动作不好说,但有一点很清楚:美国的安全承诺从来都不是免费的,更靠不住长久。 那些还靠着美国保护的欧洲国家,真该醒醒了。美国连自己的战略重心都转走了,怎么可能还专心给欧洲的安全买单?这次撤兵就是个教训,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要是欧洲还学不会抱团搞真真正正的防务自主,只会在中美博弈的夹缝里越来越被动。就看欧洲能不能从美国撤兵这事里看清现实了——“安全自主”不是喊口号,得真金白银投进去,还得抱团齐心,不然下次慌神的,可能就不只是东翼那几个国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