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后的体面,李显龙说变就变。 他在英国媒体演讲,中国的繁荣就是亚洲的繁荣

未央秘史 2025-11-01 12:48:25

新加坡最后的体面,李显龙说变就变。 他在英国媒体演讲,中国的繁荣就是亚洲的繁荣,与前段时间黄循财总理的画风截然不同。 6月天津达沃斯论坛上,黄循财还在强调新加坡不偏向任何一方,要和中美都保持良好关系,一副左右逢源的姿态,短短四个月画风突变,说到底还是现实利益摆在这里,由不得他们再装模作样。 中美关税大战打了这么久,新加坡一开始的算盘打得叮当响,明里暗里都在押美国赢。 他们大概觉得美国的关税大棒、科技封锁能把中国压垮,跟着强者走总能分一杯羹,这种投机心态在小国里不算少见,但可惜他们赌错了对象。 2025年以来,美国的攻势一波接一波,2月以芬太尼为借口加征关税,4月又抛出145%的“对等关税”,科技上把数千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连芯片和EDA软件都严密封锁,供应链上还施压泰国、柬埔寨等国,想把产业链从中国搬走。 可中国的表现却让所有押注美国的国家傻了眼,你加关税我就对等反制,瞄准美国的农产品和能源下手;你搞科技封锁,我就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可是制造芯片和新能源设备的“工业维生素”;你拉黑我的企业,我就推出“不可靠实体清单”精准回击。 整个过程不吵不闹,却招招戳中要害,10月吉隆坡经贸磋商后,美国不仅没敢进一步加税,还派了温和派来谈判,足以说明这场博弈的结果。 新加坡看在眼里,心里不可能不打鼓,他们当初笃定的“美国必胜”成了笑话,所谓的中立立场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了。 中国不仅没被打垮,反而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G2的呼声越来越高也不是空穴来风。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13年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2025年前三季度双边贸易额就高达890亿美元,这个数字比新加坡和其他几个东盟国家的贸易额加起来还可观。 在RCEP框架下,2024年区域贸易增长的32%都由中国贡献,印尼的雅万高铁是中国建的,创造了2.6万个就业岗位,越南的电子产业链是中国投资带动起来的,这些实打实的合作新加坡不可能看不见。 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的调查报告更直接,56.4%的东南亚受访者认为中国是区域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力量,而美国只有15.4%,这样的差距让新加坡再想押注美国,无异于和自己的钱包过不去。 就连美国极力拉拢的澳大利亚,其在马来西亚的稀土工厂,核心技术和设备都高度依赖中国,想“去中国化”根本就是纸上谈兵,新加坡要是还看不清这个形势,那才是真的糊涂。 新加坡之所以不敢真的和美国撕破脸,嘴上喊着中立,实则把美国当靠山,根源还是自身的安全感缺失。 这个国家面积狭小,连饮用水都要依赖马来西亚,1961和1962年签署的供水合约要到2061年才到期,这些年关于水价重新定价的争执就没断过,马来西亚军队高级军官都曾说过,供水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引发军事冲突。 除了水,白礁岛归属、填海工程争议、马铁道公司土地交换等问题,几十年来一直是悬在新马之间的隐患。 历史上新加坡是被“强加”独立的,李光耀在回忆录里都坦言,1965年8月9日不是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一亿多马来印尼穆斯林环绕的环境里,新加坡这个华人占主体的小岛,始终有着深深的生存焦虑。 这种焦虑让他们必须找个强大的靠山,而美国就是他们选中的对象。 作为五国联防组织成员国,新加坡和新西兰2024年还在深化防务合作,不仅恢复了“霹雳勇士”演习,还计划让新加坡军方无人机在新西兰测试训练,甚至把网络安全、海底基础设施保护都纳入合作范畴,说白了就是要紧紧抱住美国主导的安全体系大腿。 所谓的中立,不过是新加坡为了生存玩的一套外交话术,他们既想靠着美国的军事保护,应对来自马来西亚的潜在压力,又想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捞好处,这种两头讨好的算盘原本打得不错,可中美博弈的结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之前笃定美国赢,所以在关税战中悄悄站队,现在看到中国越来越强,G2呼之欲出,又赶紧让李显龙出来表态,说中国的繁荣就是亚洲的繁荣,这种见风使舵的本事确实高明,但也暴露了其外交政策的投机本质。 小国求生存可以理解,但把“中立”当遮羞布,一边依赖美国的保护,一边又想从中国这里获利,一旦押错宝就立刻转变态度,这样的“体面”实在经不起推敲。 新加坡心里比谁都清楚,失去美国的保护,面对马来西亚的诸多争议和地缘压力,他们确实没多少底气,可要是继续无视中国的发展势头,执意站在美国一边,最终只会被亚洲的发展浪潮边缘化。 李显龙的演讲与其说是为中国辩护,不如说是为新加坡的未来焦虑,毕竟在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前,任何虚伪的立场都得让步,这大概就是小国生存的无奈,只是这份无奈包装成“中立”,就显得格外讽刺。

0 阅读:1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