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到家了!巷战都打到市中心了,还有人在指挥部里琢磨怎么“保住城市形象”?乌克兰

地缘历史 2025-10-31 16:54:29

离谱到家了!巷战都打到市中心了,还有人在指挥部里琢磨怎么“保住城市形象”?乌克兰专家呼吁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立即放弃波克罗夫斯克。   谢尔盖・弗莱什是通信专家。但就连他这种“文职人员”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建议总参谋部赶紧放弃波克罗夫斯克。   他说得很直白:有人得担起责任,哪怕这个决定不讨喜。这句话不是喊给老百姓听的,是喊给乌克兰军政高层听的。更准确地说,是喊给泽圣听的。   而最让人后背发凉的,是他的建议居然得到了前线士兵的赞同。   第24“艾达尔”旅的斯坦尼斯拉夫・“奥斯曼”・布尼亚托夫用一句话把气氛拉满:“不要重演乌格列达。”   这是乌军内部的公开警告,不是匿名留言,也不是小道消息,是战壕里的人在用血的经验敲响警钟。   波克罗夫斯克已经不是战略支撑点,它现在更像一个被钉死的棺材。巷战已经打到城区中心,俄军不只“渗透”了,而是直接杀进来了。   泽圣口中的“200名敌军”,在士兵眼里早已经成了“上千个身影”。   前线的情报和后方的通报,已经出现了明显断层。如果说这只是“信息延迟”,那也太侮辱军人的判断力了。   泽圣不是不知道形势,而是不敢面对。他的顾虑永远不是“能不能守住”,而是“如果撤退了,国际上怎么看”。   波克罗夫斯克就像一张面子,他要的是这张面子不破,就算代价是让前线士兵死光。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巴赫穆特如此,阿夫杰耶夫卡亦然。战术上失败可以救,战略上的自欺才是致命毒药。   有人说,泽圣是在等美国表态,尤其是等“懂王”下场之后的态度。拜登政府已经在摆手了,喊着“不能再无限援助”。   泽圣急需一个“还能打”的战局,来堵住美方那些“谈判派”的嘴。   波克罗夫斯克,就是他摆上谈判桌的最后一枚筹码。哪怕这筹码已经裂开了,他也要硬塞给白宫看。   问题是,红军城能不能撑得住,压根就不是白宫关注的重点。库皮扬斯克那边节节败退,利曼方向也是一塌糊涂。   就算波克罗夫斯克真能“奇迹守住”,也改变不了整体战局在溃败的事实。泽圣手里那张地图,哪怕拼上命也拼不出“战略主动”这四个字。   瑟尔斯基去前线视察了,当然要说“没有被包围”。但看看地图,看看兵力部署,看看俄军推进速度,谁都知道这话说出来的底气有多虚。   俄军不但打进市区,还公开表示“愿意提供人道停火通道”。   看上去像是“人道主义”,实则是给乌军留一条“体面撤退”的路。但泽圣不敢用这条路,因为用了就等于承认失败。   乌军最怕的不是战败,是被说“怯战”。所以他们一边死守阵地,一边等命令。   而命令一直不来,因为泽圣还在和幕僚开会,商量怎么把这次撤退包装成“战略机动”。   就像乌格列达一样,直到最后一刻才说“主动转移”,结果连“转移”的士兵都没剩几个。   弗莱什说得没错,这话本不该由他说。一个通信专家,在前线军人都不敢多言的时候站出来发声,本身就是一种讽刺。这不是战术建议,这是道德求救。   布尼亚托夫也不是一般士兵,他是“艾达尔”旅的老兵,打过巴赫穆特,知道“坚守到底”意味着什么。   他的话听上去冷静,其实是绝望。   他说“不要重演乌格列达”,其实是在说“别再用我们当弃子”。   最让人心寒的是,这些呼声已经响到了基辅,但无人在乎。   泽圣的核心圈子已经被“形象优先”洗脑,任何建议只要不合时宜,就会被视为“破坏士气”。   他们不关心谁活着回家,只关心谁能在国际媒体上说得漂亮。   红军城不是舞台。那些躲在地下室里的平民,和那些在废墟里换弹匣的士兵,不会因为总统的“坚持”而多活一分钟。他们要的是活路,不是“史诗感”。   如今,俄军已经不再遮遮掩掩。他们甚至邀请记者进城拍摄,准备在接下来的“人道停火”中制造一场“胜利公关”。   而乌克兰呢?还在想着怎么把失败说成胜利,怎么把撤退剪成纪录片。   历史不会记得谁发了几条漂亮的推文,只会记得谁在明知无望时还要别人去送死。   弗莱什也许不会再发第二条帖,布尼亚托夫也许今晚就会消失在巷战的火光里。但他们说过的话,已经比泽圣的演讲更像国家的声音。   红军城的命运不该用来测试高层的道德下限。现在不是“鼓舞士气”的时候,是该有人拍桌子的时候了。   不然,下一个乌格列达,很快就会出现在地图上。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