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超联赛4万人齐唱《十送红军》旋律里满是信仰力量】
安寒漫说过去 2025-10-31 15:15:31
【赣超联赛4万人齐唱《十送红军》旋律里满是信仰力量】 8月31日,在赣超联赛赣州对阵吉安的赛场上,大型红色文旅史诗剧《长征第一渡》惊艳登场。当《十送红军》的背景音乐响起,4万多名观众自发齐声合唱,一时间,手机闪光灯闪烁,体育场宛如一片璀璨星河。 这一幕通过社交平台迅速传播,“赣超联赛万人合唱十送红军”“赣超赣州主场4万多人合唱红歌”等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截至9月3日12时,相关话题全网播放量破5亿。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这样的红色文化传播就该全国推广”“刻在骨子里的情感被瞬间唤醒”“原来红色经典也能这么潮”。 这场合唱的爆火,不是偶然——它背后是两座红色城市的精神共鸣,是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更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鲜活传承。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红军长征决策和出发地,孕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而吉安市,是锻造井冈山精神的红色摇篮,在这里,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当红色旋律在两座红色城市的“对话”中响起,这份情感共鸣早已超越了体育赛事的输赢,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精神传承。 据悉,视频中的展演节目,源自于都县大型红色文旅史诗剧《长征第一渡》中的草鞋舞和于都河畔东门渡口上演的情景剧《告别》。早在今年7月20日赣州队赣超首场比赛中,于都文旅就将舞台剧《长征第一渡》搬到了绿茵场。据于都文广旅局工作人员介绍,此次表演对节目进行了优化,选择《十送红军》作为背景音乐,正是看中了其极高的传唱度和传播力,能让观众一听便产生共鸣。当“里格”“介支个”的方言衬词在球场回荡,观众仿佛瞬间穿越回长征前夕的于都河畔,那种骨子里的情感共鸣无需更多解说。 回溯90余年前的于都河畔,那段军民同心的历史,至今仍让人热泪盈眶。1934年10月,8.6万余名红军将士渡过于都河进行战略转移,于都群众主动从自己家里搬来各种木料、门板,汇集了大小船只800多条。于都县城东门年逾古稀的曾大爷,不仅主动捐献了家中的床板,还把自己的一副寿材板也送到架桥工地;渡口边,母送子、妻送郎当红军的感人场景随处可见。于都银坑窑前村的钟招子有10个儿子,其中8个参加了红军。孩子们出发长征之后,钟招子每晚在老屋前点亮马灯,为的是给孩子们照亮回家的路。26年后,钟招子带着无尽的遗憾溘然长逝。“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十送红军》里的每一句歌词,都是于都百姓与红军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是刻在这片土地基因里的情感密码。 近年来,于都始终坚持“保护与活化并重”,让红色资源从“静态陈列”变为“活态传承”。在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的探索中,于都不断创新表达场景与技术手段。大型红色文旅史诗剧《长征第一渡》自2023年首演以来,已接待游客超28万人次,通过 VR 技术、升降舞台等现代舞美设计,打造可视、可听、可感的沉浸式体验,游客们可以更深刻感悟红色革命历史;而此次将《长征第一渡》搬至赣超赛场,更是打破了“剧场演出”的局限。体育赛事与红色文化的融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足球搭台、文旅唱戏,让观众在享受体育盛宴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二者相得益彰。 从赣超赛场万人齐唱的热血沸腾,到于都大地上红色传承的生动实践,我们见证的从来不是一次偶然的“破圈”。当下,我们看到红色文化从书本走进生活、融入日常,长征路上年轻战士的生死抉择变得更加可触可及、可感可知、可亲可近,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也进一步增强。这是与历史的对话,也是对精神的传承。(来源:“江西宣传”微信公众号)

0 阅读:0

安寒漫说过去

安寒漫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