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蒋介石前妻找到周总理求情:我女婿不是汉奸,他也是共产党! 陈洁如出生于上海一个商人家庭,1918年随父母迁居这座城市。她通过张静江的妻子朱逸民,结识了当时事业低谷的蒋介石。蒋介石那时已过三十岁,工作上不得志,家庭关系也乱七八糟。他多次在张家门外等候陈洁如,主动攀谈并示好。陈洁如的母亲起初强烈反对,因为蒋介石已有妻妾,而且只是个普通军人。1921年,陈洁如父亲去世,蒋介石帮忙操办丧事,披麻戴孝处理一切事务。这让陈洁如母亲看到他的可靠,加上家里没了顶梁柱,最终点头同意。两人就在上海举行婚礼,从此开启一段短暂的婚姻生活。 婚后蒋介石的地位逐步攀升,1922年陈炯明叛变,他赢得孙中山信任,之后当上粤军高级将领,还担任黄埔军校校长。陈洁如一直没生孩子,1927年在广州医院,通过何香凝介绍,收养了一个女婴。蒋介石给她取名蒋瑶光,这个名字出自古籍,寄托了不少期望。可没几年,蒋介石为了娶宋美龄,干脆离婚抛弃陈洁如母女。蒋瑶光跟着母亲改姓陈瑶光。即便离婚,蒋介石还是偶尔关照这个养女,给她一些经济支持。日本占领上海时,陈瑶光不听母亲劝阻,嫁给一个叫安某的朝鲜人。这家伙其实是日本间谍,利用她的身份当掩护,暗中打探情报。日本投降后,安某扔下妻儿跑路,陈瑶光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日子过得苦哈哈。蒋介石听说后,寄了五万元钱过去帮衬。 后来汤恩伯秘书长的太太周安琪知道这事,就张罗着给陈瑶光介绍对象。这个人是汤恩伯手下的少将参谋长陆久之,比陈瑶光大二十多岁。两人见面后,陈瑶光把情况告诉母亲,陈洁如觉得不错,蒋介石也表示同意。陆久之表面上是国民党军官,但其实有另一层身份。他1924年父亲在上海被杀,去处理后事时接触到新思想,1926年9月通过徐梅坤介绍,加入上海地下党,当起联络员。1930年他去日本留学,顺便做申报的驻日记者,还参与共产国际情报局的工作。抗日战争打响后,他回国专职收集敌伪情报,甚至混进汪伪集团里任职。1945年日本投降,陆久之当上第三方面军少将参议,靠着汤恩伯的信任和陈瑶光丈夫的身份,工作开展得更顺手。 1948年,陆久之搞到上海防御工事图,这对上海解放起了大作用。1949年上海解放前,党派陈仪去策反汤恩伯,因为陈仪是汤恩伯的老师和恩人,本以为有把握。没想到汤恩伯翻脸举报,陈仪1950年在台北被枪决。陆久之还得冒险说服汤恩伯,刚有点苗头,蒋介石带着儿子来督战,策反就泡汤了。汤恩伯卖了陈仪,却没动陆久之,大概顾忌他蒋介石女婿的身份,不敢乱来。陆久之从来没告诉老婆自己的真实身份,怕她夹在中间难做人,也为了工作保密。解放后,陈瑶光才知道丈夫是共产党员。 1955年镇反运动中,陆久之因为蒋介石女婿的身份,被牵连进潘杨案,抓起来判了15年刑。陈洁如听说后,决定亲自出马。她从上海坐火车北上北京,到中南海门口找守卫,说要见周恩来。守卫查了身份,让她在接待室等。周恩来很快过来,两人坐下来谈。陈洁如拿出老照片,有黄埔时期的合影,放在桌上。周恩来看了看,回忆起当年在广州常去她家吃宁波汤圆的事。陈洁如一条条讲陆久之的经历,从加入地下党,到抗日情报工作,再到解放前策反汤恩伯。她反复强调,陆久之不是汉奸,而是长期为共产党卖力的老同志。周恩来听着,不时点头确认。 周恩来听完陈洁如的话,让身边人记下要点,还打电话给上海部门查档案。确认陆久之的共产党员身份后,他同意帮忙干预。陈洁如起身道谢,周恩来摆手让她坐下,又聊了几句。事后上海复查案卷,认可陆久之的历史贡献。1962年,陆久之出狱,坐车回上海家。陈洁如在家接他,两人简单聊聊,他就恢复正常生活。这次求情成功,靠的是陆久之的真实身份和陈洁如的坚持。周恩来基于事实,做了释放决定,避免了冤案继续。 陈洁如1962年搬去香港,她收拾东西,从上海坐船南下,到香港九龙窝太子道安顿下来。蒋瑶光留在上海跟陆久之过日子,但因为各种原因,两人慢慢面临分开。1970年代,蒋瑶光批下来去香港,她带上行李,从上海机场飞过去,跟陈洁如团聚,从此在香港住下。陆久之留在大陆,两人分居两地,只能靠写信联系。1983年蒋瑶光60岁生日,陆久之获准去香港看她。他从上海飞到香港机场,蒋瑶光开车接上,回家住几天。台湾那边有人来访,递文件劝他去台湾。陆久之摇头推回去,不答应。蒋瑶光拉着他胳膊,劝他干脆留在香港陪自己。陆久之还是摇头,说大陆是家,必须回去。他探视完,就飞回上海,继续原来的日子。 陆久之2008年在大陆过世,那时106岁。四年后,蒋瑶光在香港病故,89岁。这一家子跨越了时代变迁,陆久之的身份秘密、陈洁如的求情,都成了历史一角。陈洁如作为蒋介石前妻,晚年选择香港生活,也反映出个人选择的空间。蒋瑶光跟着母亲,陆久之坚守大陆,两人分居多年,却保持联系。整个故事显示出家庭在政治风暴中的脆弱和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