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修建聊城经夏津、武城、德州、宁津、乐陵至滨州港、东营港的国铁一级铁路

傅承吹过的风 2025-10-30 20:53:01

建议修建聊城经夏津、 武城 、德州 、宁津、乐陵至滨州港、 东营港的国铁一级铁路,开通货运并兼顾开通客运动车组列车,通过联络线连接京雄商高铁聊城西站、津潍宿高铁无棣东站、德商高铁德州东站或陵城站,改变鲁西、鲁北地区铁路落后的面貌,结束武城、夏津、宁津、乐陵、庆云五县市不通铁路的历史,打通鲁西地区的出海通道。 拟规划建设一条连接鲁西与鲁北沿海的国铁一级客货共线铁路,线路以聊城西站为起点,经临清、夏津、武城、德州、宁津、乐陵至滨州港、东营港,设计时速 160km/h 以上,通过联络线衔接京雄商高铁、津潍宿高铁及德商高铁等干线网络,打造 “鲁西内陆 — 鲁北沿海” 的快捷客货通道,兼具干线运输、港口疏运、区域通勤三重功能,可破解 “内陆无水港、沿海缺腹地” 的协同短板,助力 “陆海联动” 发展战略。 当前鲁西、鲁北地区与沿海缺乏直达铁路,货运主要需经胶济铁路中转,运输时间增加 3-5 小时;夏津、武城、宁津、乐陵等县域尚未接入快速铁路网,与周边中心城市的通勤效率偏低,不符合山东省 “县县通高铁、高铁站服务覆盖全部县(市、区)” 的 2035 年规划目标。根据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 年)》明确提出构建 “四横五纵沿黄达海十通道”,强调 “铁路覆盖全部沿海主要港口重要港区、重点物流企业及物流园区”,本项目与 “沿黄达海” 通道布局高度契合,符合 “适度超前谋划交通基础设施” 的规划原则。 线路规划起自聊城西站,向北经临清城区东侧设临清北站(衔接京雄商高铁临清东站联络线),继续向北经夏津县城南侧设夏津站、武城县城东侧设武城站,后向东北接入德州东站货场(或陵城站),经宁津县城西侧设宁津站、乐陵市区北侧设乐陵站,再向东北经无棣县接入津潍宿高铁无棣东站联络线,最终分两支:一支向东至滨州港疏港园区设滨州港站,另一支向东北至东营港临港工业区设东营港站(河口站)。线路全长约 400 公里,其中聊城至无棣段 300 公里,无棣至滨州港段 40 公里,无棣至东营港段 60 公里。 综合枢纽站:聊城西站(衔接京雄商高铁)、德州东站(衔接德商高铁)、无棣东站(衔接津潍宿高铁),具备客货中转、联络线换乘功能; 客货中间站:临清北站、夏津站、武城站、宁津站、乐陵站,办理客运乘降及货运到发业务; 港口终点站:滨州港站、东营港站,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接驳功能。 聊城西联络线:自主线临清北站引出,向南经既有铁路联络线接入京雄商高铁聊城西站,线路长约 35 公里,设计时速160km/h,实现客货列车与国家高铁网的衔接。 无棣东联络线:自主线乐陵至滨州港段引出,向东接入津潍宿高铁无棣东站,线路长约 15 公里,设计时速 200km/h(预留与高铁跨线运营条件),解决鲁北沿海与京津冀、长三角的快速通达问题。 德州东联络线:自主线武城站引出,向东北接入德商高铁德州东站(或陵城站),线路长约 25 公里,设计时速 160km/h,强化德州枢纽的客货中转能力。 货运能力:远期规划年货运量 1500 万吨以上; 客运能力:远期规划日开行动车组列车 8-12 对。 鲁西北、鲁北地区作为交通网络薄弱区域,项目可填补夏津、武城、宁津、乐陵等县域的铁路空白,符合 “县县双高速、高铁站服务覆盖全部县(市、区)” 的 2035 年目标,具备政策优先支持条件。 德州2024年铁路货运量已达604万吨,同比增长62%,亟需向滨州港、东营港延伸疏运通道;聊城、临清的装备制造、纺织等产业,乐陵的食品加工产业均有稳定货运需求,远期可形成 “内陆生产 — 沿海进出口” 的物流闭环。 沿线覆盖聊城、德州、滨州、东营四市近 800 万人口,建成后可实现聊城至滨州 1.5 小时通达、至东营 2 小时通达。强化山东与京津冀、黄河流域的交通联动,完善 “一带一路” 陆海转运体系,为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提供内陆支撑,契合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目标。

0 阅读:19
傅承吹过的风

傅承吹过的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