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帮俄罗斯,乌克兰给出了证据。最近乌克兰方面曝出一个猛料,说在俄罗斯攻击无人机里发现了印度制造的零件,尤其是Shahed和Geran这两种型号。 这事儿说起来挺扎眼的,乌克兰那边直接甩出实锤,说俄罗斯的攻击无人机里头藏着印度产的电子零件,尤其是那些Shahed-136和Geran-2型号的家伙事儿。2025年8月5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安德烈·耶尔马克在X平台上直球发帖,点名道姓地说他们在俄罗斯的攻击无人机中检测到印度制造的部件,包括Shahed和Geran这些型号。他话说得挺重,强调俄罗斯得被剥夺从国外搞这些零件的渠道,因为这些玩意儿直接帮着杀了乌克兰人。说白了,这不光是技术细节的问题,还戳中了印度在俄乌冲突里中立立场的痛点。 Shahed-136是伊朗设计的自杀式无人机,便宜好用,俄罗斯从伊朗那儿拿来后改名叫Geran-2,在乌克兰战场上扔得飞起,主要用来砸基础设施和民用目标。从2022年俄乌冲突打响开始,俄罗斯就靠这些东西搞大规模袭击,乌克兰防空部队击落了不少,残骸里头总能扒出各种外国零件。早些时候,2023年底乌克兰的反腐机构就统计过,俄罗斯自产的Geran-2里头有55个美国零件、15个中国货、13个瑞士的、6个日本的。可到2025年,情况变了味儿。乌克兰国防情报局在4月份头一遭报告,说在俄罗斯武器里挖出印度原产的时钟缓冲器,是Aura Semiconductor出的货。那时候大家还觉得是孤例,谁知道7月份又爆出俄罗斯开始少用西方零件,转而多塞中国电子元件,Geran-2里中国货的比例蹿到60-65%。结果8月这波,直接把印度零件推到台前。 具体挖出来的东西呢?乌克兰的调查显示,在击落的Shahed-136里,有Vishay Intertechnology的桥式整流器E300359,这货在印度组装,用在无人机的电压调节单元上。还有Aura Semiconductor的AU5426A芯片,是个基于PLL的信号发生器,装在抗干扰天线里,帮着卫星导航系统稳住信号。这些零件不是核心武器,但缺了它们,无人机飞不准、炸不着地方。乌克兰安全局的报告直指,这些部件要么在印度制造,要么在那儿组装,俄罗斯直接拿来用了。关键是,乌克兰没闲着,早从去年开始就至少两次通过外交渠道跟印度外长办公室提这事儿,还抄送欧盟,希望堵住这些零件的流向。10月份的最新披露更狠,乌克兰说10月5-6日那场大规模袭击中,俄罗斯的导弹和无人机残骸里头有上万件外国零件,印度产的占比不低,这让整个供应链的漏洞暴露得更彻底。 印度跟俄罗斯的军事合作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从苏联时代起,印度就是大买家,S-400防空系统、T-90坦克这些重头货都从俄罗斯那儿进的货。苏联解体后,这关系没散架,反而越拉越紧。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国家一窝蜂制裁俄罗斯,印度倒没跟风,不仅没停,还加大了从俄罗斯买石油的力度,用卢比和卢布结算,绕开美元体系。这笔买卖让印度能源账本好看了不少,但也让外界直呼印度中立是假的。印度官方一口咬定,自己在冲突中不偏不倚,买油是为了自家能源安全,可现在无人机零件这事儿一出,证据摆在那儿,想圆也圆不转。联合国大会好几回通过决议,叫各国别给冲突方提供军事援助,印度作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这下子国际压力不小。 从技术角度看,俄罗斯的无人机产能跟不上趟儿。伊朗的Shahed设计是好,但自家产量有限,俄罗斯就得四处找零件补窟窿。西方制裁一紧,高端芯片难搞,俄罗斯就开始转向亚洲供应链。中国货是主力,但印度这些电子厂也掺和进来了。印度这些年军工产业长得快,电子制造业尤其突出,德里附近的工厂能批量出无人机级别的电阻、芯片啥的。加上印度和俄罗斯有长期技术交流,供应链上默契十足,这些零件很可能通过第三方国家转手,钻了出口管制的空子。双重用途物品就是这样棘手,明明是民用电子,眨眼就进了军火库。专家们分析,俄罗斯在莫斯科郊区的组装厂里头,直接把这些印度零件焊上去,成本低、效率高,战场上见效快。 美国一直想拉印度对抗中国,可印度在俄乌上的表现让华盛顿不爽,早前就威胁加关税,这次要是坐实了军售支持,贸易、科技合作都得遭殃。印度自己也头疼,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老大哥,这形象一损,很多发展中国家会多想。国内政治上,反对派本来就对跟俄罗斯走太近有意见,这事儿一出,分歧准得放大。俄罗斯那边呢,保持低调,官媒只说跟伙伴国的贸易正常,没正面接招。伊朗作为Shahed的原设计师,也没吱声,但大家都知道,俄罗斯已经在本土化生产,月产上千架,这些外国零件就是润滑油。 到10月底,这事件还没尘埃落定。乌克兰情报局继续扒残骸,9月份还爆出俄罗斯的新型Geran-3无人机,用涡喷发动机,速度翻倍,里头外国零件更多,但抗电子战能力强。乌克兰说自己有拦截无人机能对付,可大规模用起来还是压力山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