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变脸”可真快。
中美吉隆坡刚谈妥,美国又变脸,美财长通告全球,将继续针对中国!
美财长贝森特强调,“美国不会改变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其中又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前两天,中美还在马来西亚的会议室里好好聊。中方列了37条要解决的经贸问题,美方也圈了想合作的事儿,比如要求中国扩大农产品进口配额,还盼着能多卖些液化天然气过来,毕竟美国能源商早就盯着中国这个大市场流口水了。
谈判到最后,双方好歹达成了初步共识,同意延长部分关税暂停期,还说要搞芬太尼联合执法试点。可转头贝森特就对着记者放话,出口管制这根弦绝不会松,这翻脸速度比翻书还快。
其实这套路一点不新鲜,美国就是把“合作”当幌子,真正攥在手里的从来都是技术封锁的大棒。
他们嘴上跟中国谈着生意,背地里早把管制清单加了又加。2025年刚更新的政策里,不仅继续卡着EUV光刻机不让进中国,还要求台积电、三星这些企业,在中国的工厂连美国产的先进制造设备都别想用。
并且针对AI芯片,逼着英伟达把卖给中国的H20芯片性能砍到H100的五分之一,还得装个远程监控模块,生怕中国“偷学”技术。
这操作说白了就是矛盾到极致:一边想从中国市场捞好处,一边又怕中国技术起来抢了它的位置。
要知道高通2024财年近390亿美元的营收里,快一半都来自中国;英特尔更离不开中国市场,27%的销售额都靠这边撑着。
就连安森美半导体都算过账,中国一半的电动汽车用的都是他们家芯片。可美国政府不管这些,左手催着企业去中国赚钱,右手又给企业的路焊上栏杆,搞得这些巨头左右为难。
英伟达就吃过这亏,2025年在中国大陆的收入直接掉了66%,损失超120亿美元,这哪是打压中国,分明是给自家企业捅刀子。
美国越是这么折腾,越说明它心里发虚。它怕的不是一时的贸易顺差,而是中国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真能撼动它的霸权。
就说芯片领域,美国搞了这么多年封锁,中国28纳米芯片早就量产了,14纳米工艺也进了试产阶段,华为海思新出的麒麟9100芯片,性能跟高通最新款差不了多少。
2024年前11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都突破万亿了,同比还涨了20.3%,这哪是“减速带”能拦住的?AI领域更有意思,美国刚限制完高端芯片,中国的大模型已经在医疗、工厂里落地开花。
腾讯和广医附一院搞的DeepGEM大模型,看张病理切片1分钟就能预测肿瘤基因突变,精准度最高能到99%,还能把检测成本降好几倍,基层医院都用得起。
这可不是实验室里的噱头,是真能救死人的技术突破,美国的管制清单根本管不到这些实实在在的创新。
稀土这块更能看出美国的无力。中国握着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58%的相关专利都是中国企业的,美国自己的MPMaterials公司折腾7年,连高纯稀土都造不出来。
它想拉着G7搞封锁,结果德国直接反对,因为这会让德国车企成本涨15%以上;日本试着搞稀土回收,算下来成本比直接买中国的高230%,根本不划算。
所谓的“技术联盟”,到真要花钱的时候全散了架。美国政客自己都圆不上这个逻辑。
商务部长雷蒙多去年4月还喊着“不惜一切代价管制”,到12月就改口说这是“枉费心机”,前脚说出口管制是“拽中国衣服”,后脚自家英特尔拿了60亿美元补贴,照样裁员、停发股息,芯片法案吹的牛全成了笑话。
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说白了就是国内政治操弄,一边要拿“打压中国”当选票筹码,一边又不敢真跟中国脱钩断了财路。
其实说到底,美国的变脸速度,根本赶不上中国技术自主的脚步。
它以为靠几张管制清单就能把中国锁在产业链低端,却没算到中国能把压力变成动力,28纳米不够就攻14纳米,高端芯片进不来就把成熟制程做到极致,AI芯片受限就另辟蹊径搞应用落地。
美国企业想赚中国的钱,中国市场需要的技术早晚能自己造出来,这种失衡的博弈里,慌的自然是攥着霸权不肯松手的一方。
而且美国的反复无常反而帮了中国的忙。以前还有人纠结要不要依赖外部技术,现在大家看明白了,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德国车企顶着压力跟中国稀土企业签长单,东南亚国家跟着中国建稀土加工厂,这些都不是美国的政治口号能逆转的。
说到底,美国的变脸戏码演得越勤,越暴露了霸权的虚弱。
技术突破从来不是靠封锁逼退的,而是靠市场需求和持续投入喂出来的。
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市场,有每年上千亿的研发投入,还有把实验室技术变成产品的执行力,这些都不是美国一张清单能抹掉的。
等中国在更多核心领域站稳脚跟,美国再想靠“谈判装好人、转头下狠手”的套路混日子,恐怕连自家企业都不会买账了。
毕竟在绝对的实力进步面前,所有的政治算计和反复横跳,最终都只会变成笑话。
信息来源:
美财长称中方没有实际实施过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中方回应.--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