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国军中将张辉瓒被俘,看到毛主席后,他哀求道:“润之,我有钱,别杀我,叫我老婆拿钱、医药、枪弹换我的命!” 张辉瓒生于湖南长沙一个地主家庭,早年接受传统教育后,转向军旅道路。他进入江南陆军学堂打下基础,又进保定军官学校系统学习战术指挥。这些经历让他在军界站稳脚跟。1908年,他公费赴日深造,在陆军士官学校掌握近代军事理论,1914年回国后在北京军需学校任教官,积累了组织部队的经验。 1916年,他投身反袁世凯运动,组建独立团对抗北洋政府,次年加入护法战争,任游击司令参与小型战斗。这些步骤让他逐步融入国民党阵营。1920年,他率第四混成旅赶走湖南督军张敬尧,得到谭延闿赏识,升任湖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第九师师长,负责地方治安和部队整顿。 北伐时期,他指挥第二军第四师在江西推进,表现出色,1927年升副军长,卷入清党行动,逮捕处决多名嫌疑分子。1928年部队缩编为第十八师,他任副师长,随鲁涤平调防江西,次年出任南昌卫戍司令,下令处决上千共产党员和民众,使用电刑和溺水等手段造成大量伤亡。他的部队在江西横行,烧毁房屋掠夺粮食,加剧当地矛盾。 1930年获中将军衔,指挥第十八师进攻中央苏区,在东固等地焚烧村庄屠杀平民,推行搜刮政策,导致数百百姓丧生。这些作为让他成为苏区民众的公敌,积累了深重罪行。 1930年12月,国民党第九路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张辉瓒率第十八师九千余人从吉安北上,脱离主力单独行动,意图切断红军补给。红一方面军提前布下埋伏,在龙冈地区全歼其部队,俘虏九千多人,包括张辉瓒本人。这次失利源于他贪功冒进,部队携带山炮重机枪却未能发挥作用,导致两个旅被围歼。 张辉瓒被押解到指挥部,面对毛泽东时,以湖南老乡身份开口求饶,提出用妻子从南昌运来二十万银元、二十担西药和五百支步枪交换生命,还许诺释放百余名被关押共产党员。他强调这些物资是红军急需,试图用实用价值换取生机。张辉瓒还提及留学日本德国经历,建议留在红军军校传授战术知识,如队列操练和火力配置,以证明自身可用。 毛泽东询问敌军部署,他一一作答,包括鲁涤平援兵和江西防线位置。初步讨论中,红军考虑留用他补充人才短板,他的外语能力可翻译敌方文件,军事背景有助于新兵训练。交换条件更显吸引力,苏区药品短缺枪弹不足,这些补给能缓解燃眉之急。张辉瓒保证妻子一周内交货,提供运输路线和银行担保,甚至列出国民党军需清单。 总前委会议权衡后,主张暂缓处决,利用他开展统战,派代表接洽国民党。但东固惨案浮现,张部曾焚毁数十村落,杀戮老人孩童,幸存者流离失所。群众代表请愿公审,列举南昌电刑和苏区搜刮事实。毛泽东决定移交东固人民处理,尽管交换前景诱人,却无法抹去其累累罪行。 1931年1月,东固召开群众大会,三千余农民战士参与,宣读张辉瓒罪状,包括南昌杀千余人、东固烧村数百命。群众情绪高涨,涌上前教训他,直至其丧生。众人用他生前惯用手段报复,将其装入麻袋扔进赣江,头颅置于竹笼沉入河底。这次审判泄了民众之愤,却让红军错失补给机会。蒋介石本拟用二十万银元和南昌囚犯交换,闻讯震怒,下令处决那些党员,使用电击沉江手段报复,并调二十万兵力发动第二次围剿。 事件加剧国民党对苏区的压力,红军面临更大挑战。张辉瓒的死虽是民愤结果,在物资紧缺年代也带来遗憾,本可换回同志和军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