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一妻多夫”该如何生活?妻子苦不堪言:晚上和兄弟在一起,一点都不幸福。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尼泊尔西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海拔三千多米的石头山坳里,生活着这样一群女性,她们的命运从十二三岁就被决定了,父母收下几袋青稞或者几头牦牛作为彩礼,就把女儿嫁给了一个家庭的所有兄弟,这不是什么浪漫的爱情故事,而是贫穷和传统共同编织的生存困局。 这种婚姻形式在胡姆拉、多尔帕这些地方已经延续了几百年,当地人会告诉你,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山区的土地本来就少得可怜,一家要是有三四个儿子,各自娶妻分家的话,那点巴掌大的地就得切成碎片,谁都活不下去。 兄弟们共娶一个妻子,地就不用分,劳动力也集中,全家才能勉强维持温饱,数据显示这样的家庭确实土地保有量更高,存活率也更好,但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女性用一生承受的重负。 天还没亮,妻子就得起床磨青稞、煮奶茶,白天要跟着几个丈夫下地种土豆挖虫草,回来还得洗衣做饭伺候老人带孩子,最让人难以启齿的是夜晚的安排。 家里的毯子上会放着不同的信物,铜铃代表大哥,木梳是二哥,石头属于三哥,妻子看到哪个信物,就知道今晚该和谁在一起,这种轮流制度听起来公平,实际上把女性当成了可以分配的物品。 更残酷的是,她们连最基本的健康都无法保障,连续不断的怀孕生子,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让这些女性的身体迅速垮掉。 调查数据触目惊心,她们的妇科疾病发病率比普通女性高出六成多,将近八成的人患有抑郁症。 山区连基本的消炎药都买不到,很多女性三十几岁就满脸皱纹,四十多岁就因为并发症去世了,而那些丈夫们呢,他们轮流外出打工,家里的一切都是妻子在支撑。 最讽刺的是,这种制度还披着神圣的外衣,当地人信仰印度教,史诗里女神德拉帕迪嫁给五兄弟的故事被反复传颂,老人们说连女神都这样,凡人更该遵从。 可神话里的女神不用磨青稞不用下地,更不用在昏暗的房间里数着信物过日子,宗教成了现实压迫的遮羞布,让女性连反抗的理由都找不到。 有些地方甚至保留着更古怪的习俗,女孩八九岁就要和贝尔树的果子“结婚”,十三岁时被关在漆黑的屋子里整整十二天,美其名曰“太阳婚”,等到真正嫁人的时候,婆家的老女人会对新媳妇进行训诫,核心就是一句话:照顾全家老小是你唯一的责任,别想着有自己的人生。 更有甚者,古老的法典里还写着“邪恶就是女人的本质”,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很多女性从小就认命了,觉得吃苦受累是洗脱罪恶的途径。 这些年情况开始有了变化,公路修进山区,年轻人外出打工见了世面,带回来的不只是钱,还有新的观念,十年前甘达基省四分之一的婚姻是一妻多夫,现在已经降到了一成左右。 越来越多的父母宁愿少种点地,也不愿让女儿受这种苦,可那些已经身在其中的女性就没那么幸运了,提出离婚会被全村唾弃,连娘家都不敢收留,她们只能继续熬下去。 说到底,所谓的生存智慧不过是把最沉重的代价压在了最弱势的群体身上,土地不够分就让女性承受多个丈夫,家里劳动力不足就让女性从早忙到晚,传统需要延续就让女性放弃自我。 当我们在讨论文化多样性的时候,不应该忘记那些在多样性名义下被牺牲的个体。 真正的文明进步,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能活得像个人,而不是让一部分人的幸福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苦难之上,尼泊尔山区的这些女性,她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改变。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央视网——五兄弟共“侍”一妻 “男后宫”实行轮班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