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之争,只要荷兰没道歉认错,没把安世半导体完好无损的还给中企,那么我们某种意义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10-30 14:53:07

安世之争,只要荷兰没道歉认错,没把安世半导体完好无损的还给中企,那么我们某种意义上就输了。理由很简单,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100%的全资子公司,荷兰所谓的强制接管,就是明抢。 这事儿一出来,圈内人都懵了,荷兰政府直接伸手把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抢了过去,美其名曰 “国家安全”,其实就是拿个幌子行 “明抢” 的事。安世可不是什么无主资产,是闻泰科技实打实 100% 控股的全资子公司,这种操作搁在任何讲规矩的商业环境里,都没地方说理去。 闻泰当年收购安世的流程走得明明白白,2019 年那会儿,安世还攥在飞利浦系手里,经营早就陷入困境,全球排名在第十一名开外,眼看就要撑不下去。闻泰砸进去 330 亿真金白银,才把这家企业从泥潭里拉出来。 接手之后,靠着中国资本的加持和供应链支撑,安世一路逆袭,直接冲到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前三强,这都是真金白银投出来的成绩。 2025 年 9 月 30 号,荷兰突然翻脸了,一纸政令下来,冻结安世全球资产和知识产权,期限直接给到一年。更过分的是,中籍 CEO 说撤就撤,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还把闻泰持有的几乎全部股权强制托管给第三方。 等于说,闻泰花了钱、费了力把企业做起来,最后连说话的份儿都没了,这哪是商业行为,分明是破坏规矩的强取豪夺。 有人觉得荷兰敢这么干,是拿捏住了产业链命脉,可他们忘了,安世真正的生产核心不在欧洲。全球 80% 的终端生产能力都扎在中国东莞的基地里,全世界每 10 颗车规级功率芯片,7 颗都从这儿走。 荷兰那边刚宣布接管,安世中国区就发了公开信,直接说 “不接受任何未经认可的指令”,干脆利落地切断了和荷兰总部的系统连接。 欧洲车企最先慌了神,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急着发警告,说再解决不了争议,产业链就得中断至少 3 个月。 大众汽车自己都承认,芯片库存只够撑三周,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已经快停工了。宝马和奔驰的新能源生产线也跟着停摆,那些等着提车的消费者天天催单,车企只能一遍遍跟荷兰政府施压。 荷兰经济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后来主动找中国商务部通话,嘴上说着 “希望对话解决”,可半句没提道歉,更没说要把企业还给闻泰。这种态度根本不是谈判,是想逼着中方接受既成事实,把 “明抢” 变成 “合法接管”。 最让人在意的不是短期的经济损失,闻泰收购安世是完全合规的商业行为,荷兰拿 “国家安全” 当借口,本质上是撕毁了国际商业合作的契约精神。要是就这么算了,以后中企出海投资,哪个国家都能随便找个理由把资产抢走,谁还敢放心投钱? 安世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占比已经快到一半,2025 年第三季度半导体业务收入同比涨了 14%,汽车相关业务更是涨了 26%。中国市场养着安世,荷兰却想凭着一纸政令坐享其成,这种逻辑根本站不住脚。可即便如此,只要股权没拿回来,知识产权没解冻,闻泰的控制权就没真正恢复。 那些说 “中国区还在生产就不算输” 的人,没看透这事儿的本质。荷兰的所作所为,等于给全球中企海外投资立了个坏榜样。以后其他国家效仿这种做法,中企的海外资产安全就没了保障。安世的知识产权被冻结,意味着核心技术的话语权旁落,这比短期停产的影响更长远。 中国商务部和闻泰科技一直在积极应对,可荷兰那边始终拖着不松口。欧洲车企的压力确实大,二极管价格第四季度已经开始涨了,高端元件涨幅甚至超过 20%,但这些压力还没转化成让荷兰认错的动力。 安世不是荷兰的企业,是闻泰花真金白银买回来、用心经营起来的资产。从法律上讲,所有权清清楚楚。从情理上讲,荷兰的接管毫无依据。现在就卡在这儿,荷兰不道歉,不把企业完完整整地还给闻泰,这场争端就不算结束。 国际商业讲究的是规矩,不是谁胳膊粗谁说了算。荷兰要是一直硬撑着不回头,损害的是自己的商业信誉,可对中企来说,这种 “明抢” 不被纠正,以后海外投资的路只会更难走。 那些准备出海的中企看着安世的遭遇,心里难免打鼓,下次会不会轮到自己?这种信心的动摇,才是最让人揪心的。 东莞的生产线还在转,工人们照常上班,可这只是暂时的稳定。只要控制权的问题没解决,安世就像悬在半空的石头,什么时候落地、会砸向哪里,谁也说不准。荷兰一天不认错还企业,这场博弈就没真正赢回来。

0 阅读:58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34

用户11xxx34

6
2025-10-30 15:04

荷兰在中国没有投资?没有产业?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他抢,我们也抢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