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将动用一切手段赢得战争。 10月29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日本横须贺的美军基地、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上发表演讲,公开宣称美国将以史无前例的方式赢得战争,并明确表示从今往后,不再讲政治正确。 所谓的“史无前例”不过是模糊的口号,而“不讲政治正确”更像是为自己的激进策略找借口,说到底,这不是军事宣言,是给支持率添柴的竞选话术。 特朗普说要“史无前例地赢”,可美国当下的军事家底根本撑不起这种豪言,海军的船坞早堆成了“停车场”,5艘在建军舰全延期,哥伦比亚级核潜艇晚了一年,福特级航母3号舰拖了18个月,一堆军舰等着维修却没工位。 更讽刺的是,他刚在航母上喊完口号,转头就下令新航母改回蒸汽弹射器,理由是电磁弹射“愚蠢荒唐”,哪怕军工专家反复说电磁弹射更先进,他还是认准了自己“懂造船”。 这种凭个人喜好干涉装备发展的做法,哪像要“赢战争”的样子?说白了,他口中的“一切手段”,更可能是把军事当噱头,而非真要应对什么实际威胁。 再看“不讲政治正确”的说法,这早是特朗普的老套路了,2015年竞选时他就靠“禁止穆斯林入境”“建穆斯林数据库”这类言论博眼球。 当时被骂,却悄悄拉到了不少保守派选票,现在重提这话,显然是想复制当年的成功,把“政治正确”塑造成“束缚手脚的枷锁”,自己则扮演“敢闯敢干的实干家”。 可军事行动真能抛开基本准则?当年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事件,就是“不讲规矩”的恶果,不仅激起全球谴责,还让反恐陷入更大被动,这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特朗普只提“赢”,却不提“怎么赢才不引火烧身”,说白了就是避重就轻,只讲煽动性不说风险性。 更关键的是,他的战略本身就充满矛盾,特朗普政府一边喊着要集中力量搞“印太战略”,一边又在欧洲、中东拖泥带水。 刚要求欧洲盟国把军费涨到GDP的5%,转头就对菲律宾加征17%的关税,哪怕菲律宾经济根本扛不住。 这种“又要盟友出钱出力,又要薅盟友羊毛”的操作,早让盟友心里打鼓,乌克兰危机里,他逼乌克兰屈辱停火,又想放弃欧洲安全承诺,结果不仅乌克兰不买账,欧洲盟友也对美国失去信任。 现在喊着“赢战争”,却连盟友都没凝聚好,这“战争”从一开始就少了根基。 特朗普这套“喊狠话、破规矩”的玩法,看着唬人,实则是在重蹈历史覆辙,上世纪初的德意志帝国就是典型例子。 当时德国刚统一不久,国力快速上升,皇帝威廉二世满世界喊“德国要阳光下的地盘”,为了抢殖民地,不惜打破“欧洲均势”的政治正确,撕毁与俄国的盟约,还大力扩军挑战英国海军霸权。 他觉得“不讲规矩才能快速崛起”,结果把自己逼成了孤家寡人,英国、法国、俄国结成三国协约,德国被团团围住。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一爆发,连缓冲的余地都没有,直接卷入一战,更讽刺的是,德国陆军装备虽先进,却因为盟友奥匈帝国太弱、后勤跟不上,打了四年就撑不住了。 最后不仅没抢到地盘,还丢了原有的殖民地,国内爆发革命,威廉二世被迫退位。 现在特朗普喊着“不讲政治正确赢战争”,其实是犯了和威廉二世一样的错,把复杂的国际博弈当成了“比谁嗓门大、谁更狠”的游戏。 军事赢的是战役,政治赢的是人心,当年美国能成为超级大国,不光靠军力,更靠战后重建的号召力。 而德国、日本战败,也不光是军力不行,更是失了道义和盟友,特朗普只谈“赢战争”不谈“赢人心”,只破规矩不立共识,最后很可能像德国当年一样,赢了口号,输了全局。 真要“赢战争”,靠的是稳定的战略、可靠的盟友、先进的技术,而不是喊几句狠话、破几条规矩。 威廉二世的教训早就摆在那,可总有人觉得自己能例外,要是真把口号当战略,把激进当魄力,最后恐怕不是“赢得战争”,而是把自己拖进更大的麻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