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前,任命华国锋为国务院总理,又任命华国锋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让华国锋

不急不躁文史 2025-10-30 11:51:14

毛主席逝世前,任命华国锋为国务院总理,又任命华国锋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让华国锋掌握实权。 一桩任命落定的那天是1976年4月7日,屋里静得只听见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文件写清了两件事:国务院总理归他,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也归他。 名字稳稳压在红头文件的末尾,像一块石头按住风口。旁的人还在猜,他却像早把风向记在心里,既不炫耀,也不退缩,照例把手边的记录本翻到空白页,写上日期。 说他能扛得住,并不是凭一句“老实人”的名头撑起来的。 往前翻,1963年初在长沙,毛主席点名要听情况。他对着主席不拐弯,三句话掐在要害上:人瘦了,牛瘦了,地也瘦了;农具要五年恢复,耕牛要七到十年;风气坏,粮心散。 屋里没人接话,毛主席点了点头,后来在会上讲“干部要讲真话”,又对湖南的同志说“这小伙子实在”。 这个口碑不是夸人会说话,而是认他不怕说。 1921年2月16日,山西交城,阴历正月初九,他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本姓苏,名铸,六岁没了父亲。1936年3月20日,红军东征路过交城,开仓济粮,讲抗日,他在职业学校念书,眼睛亮起来。1937年11月13日,日本骑步兵500人占领了县城,汉奸重立维持会。日子跟沙子一样往指缝里漏。 1938年6月,不和母亲打招呼,和同学步行八十多里进了牺盟会交城抗日游击队,改名“华国锋”,自己给自己下了决心,十七岁,入了党。 战火里学会的东西,后来都派上用场。1940年2月,他回交城当牺盟会秘书、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夏天带人下山,县公安局长擅离回太原,他立刻撤回干部,几十人脱险。交城山多平川少,离太原55公里,敌人汽车一个多小时能到,反复“扫荡”,晋绥八分区的日军有四千,伪军两千。 1942年秋,他被点将,担起三区对敌斗争主任,盯住芝兰这个咽喉。做法不花哨:十五里内坚壁清野,搬家;敌人只剩一口井,离碉楼几百米,他派民兵卡水,把碎头发撒进井里,淘不尽,守着井没水喝,守着山没柴烧。 1943年7月21日,芝兰、岔口的敌人炸毁据点撤走。很快传到延安,毛主席发来电报,鼓励“像八分区一样打出威风来”。芝兰那口井后来搭了棚子,留着给人看。 战友的名字也没丢。段祥玉、崔三娃、韩凤珠被授晋绥边区特等民兵战斗英雄,1944年12月去兴县开群英会,作家马烽、西戎根据他们写出《吕梁英雄传》,传得很响。他自己不爱多话,习惯把人和事都记在小本子上,翻得卷了边。 解放在即,1949年3月,他离开阳曲县,赴南下队伍,一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就在盂县这边认识了韩芝俊。那位是1931年生于五台的姑娘,抗战家庭出身,十一二岁当儿童团指导员,1945年入党。婚礼没酒席,供给制的日子一穷二白,她穿单鞋,春寒料峭,就用绳子把裤腿扎紧。 6月,他到湖南湘阴任县委书记。 1950年初,长子苏华出生。1951年7月调湘潭,当县委书记兼县武装部政委,三十岁,背个挎包跑遍每个村子。1952年10月兼地委副书记、专员,两年后任地委书记,算起来,从1945年担山西交城县委书记始,做县委书记的日子整十年,这十年让他把基层工作的筋骨练得结实。 1959年,庐山风云之后,湖南省委调整,毛主席提名他任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 1961年11月,彭德怀回湘潭调查,他热情接待,私下说了一句“从这几年实际看,彭总当年看得远”。 12月17日,他专程告知即将召开的扩大中央工作会议,彭德怀在12月26日离湘回京,他设宴饯行。那阵子,他对“大跃进”里的虚浮和瞎指挥已憋了一肚子意见,1959年秋在长沙谈起这些事,直呼“讲的都是实话”,对照党章里党员的权利,他扼腕良久。 1964年回长沙主持政府工作,分管工交财贸,韶山灌区工程抓得紧。 雨天去云湖天河看质量,鞋上全是泥。等到1966年风浪扑面,他不愿“亮相”。群众组织越吵越凶,他和万达贴大字报,劝“防止挑动群众斗群众”,转眼被“工联”抓走,关了四五十天,夜里换地方,批斗会上他剃了小平头,少挨了揪拽。妻子韩芝俊被拉出去游街,他背个小包,里面装着牙刷毛巾和换洗衣服,见哪里需要检查就去哪里。 形势一转,电话从北京打来。 1967年6月14日深夜三点,周恩来第三次催话,要“把人找着”。广州军区詹才芳执行,几经周折,他被押到机场。临上机前,对方要他表态,他一句“不能表态”,后来竟被盗用名义写了声明。 到北京后,人们才知道,他不是靠“亮相”站出来,而是中央从乱局里“捞”上来的干部。 有人把他的性格总结成四个字:不争不抢。 可事实更像另一句老话:不言自重。文件递上去,签名写好,他仍旧把日程排得密密匝匝。 屋角的旧相框里留着1955年的合影,他站在长沙的阳光里,没有赢面,也没有输相,只把目光落在镜头外的某个点。

0 阅读:531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