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政府正式宣布 砸下8亿美元重金,资助最多两个第三代SMR(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示范项目,同时配套1亿美元专项资金,用于这类反应堆的设计优化、许可申请和场地准备。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政策微调,是拜登政府押注核电的“硬核操作”,连白宫都直接开了核能部署峰会,专门搞了个新小组解决核电建设超支、延期的老毛病。 这笔钱精准砸向了行业痛点。SMR这东西可不是传统核电站的“缩小版”,它单机组容量通常低于300兆瓦,能灵活适配电网需求,还能模块化建造、运输,施工周期比传统核电缩短40%以上,这都是中信证券测算过的硬数据。拿到钱的企业里,既有比尔·盖茨创办的泰拉能源这种搞第四代技术的新势力,也有西屋电气这种老牌巨头,明显是想“新老搭配”搞突破。 背后藏着的焦虑比投入的资金更刺眼。美国现在每年消耗的浓缩铀里,居然有超过20%来自俄罗斯,能源安全被人攥着把柄。去年3月重启密歇根州Palisades核电站花了15亿美元,已经是美国史上头一回重启关停核电,现在又砸钱搞SMR,说白了就是想快点摆脱对俄依赖,重建本土核燃料供应链。早干嘛去了?之前对核电的摇摆态度,让美国错失了近十年的发展窗口。 你觉得这波“核电热”能真的落地吗?要知道美国核管制委员会的审批流程向来“慢如蜗牛”,一个反应堆从申请到投产平均要等12年,比中国慢了整整一倍还多。就算新小组承诺简化流程,可环保组织的诉讼、地方社区的反对,这些“拦路虎”哪是说搬就能搬的?而且SMR目前的单位发电成本还比天然气高15%,没有持续补贴根本撑不住。 更讽刺的是,拜登政府一边砸钱搞新能源,一边还在给传统核电续命。27亿美元拨款要搞低浓缩铀产能,15亿美元重启旧电站,这些投入本质上是在填过去政策摇摆的“坑”。全球核电规划2050年要到1200GW装机,美国要是还卡在审批和成本上,这块蛋糕恐怕要被中、法企业分走大半。 美国的核电野心早就暴露了,但执行力一直掉链子。上世纪70年代后因为安全争议放缓核电发展,后来又一头扎进页岩气,直到能源依赖问题凸显才回头,这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战略,让美国核电占比从1996年的22%降到了现在的19%。现在砸钱补短板是对的,但能不能赶上全球核电重启的节奏,真不好说。 靠短期砸钱救不了长期短板。核工业是个重资产、长周期行业,不是搞两个示范项目就能翻身的。美国缺的不仅是资金,更是稳定的政策预期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比如大型锻造件、主泵等核心部件,现在还得依赖进口。要是新小组解决不了“审批慢、成本高”的老问题,8亿美元可能只是打了个水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