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了?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必须与乌克兰、澳洲、哈萨克斯坦等国加强能源合作并建立新的供应体系。她强调,要改变过于依赖中方的现状! 欧盟的确对中国的依赖实在太深了,深到有点坐立不安。就说稀土、锂、镁这几样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造电动车、风力发电机、智能手机的关键,没有它们,欧盟天天喊的“绿色转型”“数字化”全是空话。 可尴尬的是,欧盟一百份稀土里有九十八份来自中国,锂更是九十七份靠中国供应,连造铝合金门窗常用的镁,九十三份都得从中国买。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依赖,简直是把“工业命脉”交到别人手里了。 这种依赖为啥让欧盟这么着急?前两年跟俄罗斯闹僵,天然气价格疯涨,老百姓取暖都成问题的事儿,他们还没忘呢。现在看着关键矿产全靠中国,难免犯嘀咕:万一以后有摩擦,中国要是限制出口,欧洲的工厂不得停工?汽车厂造不出电动车,风电企业装不上发电机,那些喊了半天的环保目标不就泡汤了? 冯德莱恩自己都承认,没有稀土,就没有数字化转型,也没有绿色转型。这种“被掐脖子”的焦虑,逼着她必须喊出“改变现状”的话。 而且这事儿还有点政治门道。欧盟里不少人觉得,跟中国在经济上绑太紧,会影响他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加上美国一直在旁边吹风,说要“降低对华依赖”,冯德莱恩这话也算给美国递个话,同时在欧盟内部树立个“强硬”的形象。毕竟作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她得照顾到那些对中国抱有戒心的成员国,不然政策根本推不动。 可喊归喊,真要跟中国“彻底决裂”,欧盟哪儿有那底气?先说说他们找的替代国,看着名单挺热闹,实际根本顶不上用。澳洲是有锂矿,可从挖矿到提纯,再运到欧洲,得建一整套新的供应链,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成不了气候。 哈萨克斯坦倒是给欧盟供石油,占了他们原油进口的十一成多,可稀土、锂这些关键矿产,哈萨克斯坦自己都不够用,哪有多余的卖给欧洲?乌克兰更别提了,还在打仗呢,能源设施都没恢复好,能保证自己用就不错了。 退一步说,就算这些国家能供货,成本也高得吓人。中国早就把稀土的开采、冶炼技术摸得透透的,还能把污染控制住,这手艺全世界没几个国家比得上。欧盟自己也想过搞本土开采,计划到2030年实现10%的本土开采率,可现在才刚到3%,想在短短几年翻三倍,跟让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去跑马拉松差不多。 而且欧洲的能源价格比中国高好几倍,建个冶炼厂光电费就得赔本,企业根本不愿意干。之前欧盟搞了个“欧洲原材料基金”,补贴了好几亿欧元,可连个像样的回收工厂都没建起来,毕竟稀土回收的技术门槛太高了。 更头疼的是欧盟内部根本不是一条心。德国就第一个不答应,他们的汽车业全靠中国的稀土造电动车,要是跟中国决裂,宝马、大众的工厂不得停产?到时候工人失业,经济下滑,德国政府肯定扛不住。还有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跟卡塔尔、阿尔及利亚签了一大堆天然气长期合同,要是撕毁合同换供应商,光违约金就得付一百多亿欧元,这种亏本买卖谁愿意做?所以冯德莱恩喊得再响,成员国不配合也白搭。 其实欧盟自己也清楚,跟中国“决裂”就是句空话。中国不光是供应商,还是他们的大市场。2024年欧盟能源产品进口总额快到三万亿人民币了,要是真断了合作,他们得花更多钱从别处买,最后羊毛还是出在老百姓身上——有测算说,要是全换美国能源,每个欧洲家庭每年得多交六百八十欧元电费,这日子谁过得起? 而且中国还有后手,要是欧盟真搞限制,咱们大可以少出口初级矿产,多卖精加工的零件,到时候欧洲企业想买便宜货都没地方去。 这么一看就明白,冯德莱恩说那话,更多是种政治姿态,想给自己争取点谈判筹码,也安抚一下内部的焦虑情绪。真要动真格跟中国切割,先不说能不能成,光是经济损失就够欧盟喝一壶的。毕竟生意场上讲究实在,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更不会跟自己的民生和发展过不去。 现在欧盟也就是嘴上喊得凶,背地里该合作还得合作。他们跟中国在油气勘探、航道安全这些领域早就绑在一起了,毕竟大家都要进口石油天然气,一起维护运输通道安全对谁都好。说白了,这种互相依赖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可能一天就断开。 冯德莱恩要的是“降低依赖”,而不是“彻底决裂”,毕竟她心里比谁都清楚,真把中国这个合作伙伴推开,受伤的只会是欧盟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