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张广蕊医生,黄芪素有 “补气之王” 的美誉,在血液病调理中,不少气血亏虚的患者常会用它辅助调理,但黄芪虽好,单用泡水难以充分发挥其对血液病患者的调理价值,显得大材小用。今天我就教血液病患者黄芪的 7 种巧妙搭配,让它更好地助力身体恢复。 第一,黄芪配当归。中医认为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黄芪补气、当归补血,二者搭配可益气养血,适合血液病中因气血不足导致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的患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恢复期患者。 第二,黄芪配枸杞。黄芪能补气升阳,枸杞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二者合用能益气养阴、滋补肝肾,适合血液病患者中伴有免疫力低下、腰膝酸软、视物模糊的人群,尤其适合化疗后免疫力受损的患者辅助调理。 第三,黄芪配白术。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二者搭配可增强补气健脾之力,适合血液病患者中因脾肺气虚导致容易疲劳、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易感冒的人,帮助改善脾胃功能,提升身体耐受度。 第四,黄芪配麦冬。黄芪补气,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二者结合能补气养阴、生津止渴,适合血液病患者中因气虚阴伤出现口干咽燥、自汗盗汗、干咳少痰的情况,比如白血病化疗后出现津液亏损的患者。 第五,黄芪配甘草。黄芪补气升阳,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二者搭配可增强补气生津、调和脾胃的作用,适合血液病患者中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表现为食少便溏、身体虚弱、服药后易出现胃肠道不适的人群,同时能缓和部分药物的副作用。 第六,黄芪配党参。黄芪补气固表,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二者均为补气良药,合用可强化补气效果,适合血液病患者中气虚症状明显,如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少气懒言、活动后气短加重的人,尤其适合慢性血液病长期气虚的患者。 第七,黄芪配鸡血藤。黄芪补气,鸡血藤活血补血、调经止痛,二者搭配能益气活血、补血通络,适合血液病患者中因气虚血瘀导致肢体麻木、面色晦暗、舌质紫暗的情况,如多发性骨髓瘤伴有肢体循环不畅的患者。 不过,黄芪虽对部分血液病患者有益,但其使用禁忌也不容忽视,以下 5 类血液病相关人群需慎用: 第一,阴虚火旺的血液病患者,表现为口干舌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腰酸腿软,如部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有阴虚症状的患者,使用黄芪可能加重内热症状。 第二,伴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稳定的血液病患者,黄芪有一定升阳作用,可能导致血压波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第三,湿热体质的血液病患者,表现为舌红苔黄腻、口苦口黏、腹胀、大便黏滞不爽,如血液病合并感染出现湿热内蕴的情况,使用黄芪可能助湿生热,加重病情。 第四,处于急性发作期、伴有明显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如急性白血病伴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期患者,黄芪的补气作用可能影响出血控制,需暂缓使用。 第五,孕妇或处于感冒发热期间的血液病患者,孕妇使用黄芪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感冒发热时身体有外邪,此时使用黄芪可能导致 “闭门留寇”,加重感冒症状,需待感冒痊愈后再考虑。 中医调理讲究辨证施治,血液病病情复杂,适合自己的方案才是良方,黄芪的使用务必在专业中医师结合病情辨证后进行,您都了解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