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当选效应,国民党党员罕见不减反增】中国国民党将在11月1日进行新旧党副主席交接。尽管赵少康等人炒作郑丽文当选后传出不少国民党员欲“退党自清”,避免被贴上“红标签”或“参选公职”无望。然而,根据最新统计,自国民党主席改选投票结束后至今,台岛共有869位新入党、恢复党籍申请案,爆发一波“入党热潮”。 这波热潮太耐人寻味了,毕竟此前国民党的党员名册几乎成了“老年花名册”——33万党员里65岁以上的占了65%,40岁以下年轻人还不到3%,四年间更是流失了近四万党员。能出现逆势增长,赵少康们口中的“红标签危机”显然没戳中真正的要害。反倒是郑丽文那句“‘亲中’‘仇中’这类词会让台湾选民智商降低”的喊话,戳破了民进党玩了多年的话语陷阱,这或许才是吸引新人的关键。 所谓的“退党风波”本就透着蹊跷。高雄那位匿名放话“集体退党”的议员,从头到尾没敢报上姓名;云林县长张丽善的不满,细究起来也和“红标签”无关,更多是支持的候选人落选后,地方利益安排落了空。这些零星的抱怨被放大炒作,反倒让更多人看清了党内某些派系“为斗而斗”的本质。要知道,赖清德就任至今,民众对国民党的好感度已经涨了6.6个百分点,反感度降了11.4个,普通民众的眼睛可比炒作的政客亮多了。 新人愿意进来,更看重的是国民党终于有了“不绕弯子”的底气。过去这党总在“本土化”迷思里打转,和民进党比着喊“爱台”,把“中国认同”藏得严严实实,反倒丢了自己的根。郑丽文敢直白说“我是中国人”,还把两岸关系和2300万人的安全幸福绑在一起说,这种不回避的态度,恰恰让对“台独”闹剧厌倦的人看到了希望。有位恢复党籍的退休教师就说,以前觉得国民党软趴趴的,现在总算有人敢跟“台独”话语硬刚了。 郑丽文的整合手腕也消解了不少顾虑。前脚刚被赵少康指着鼻子骂“亲中”,后脚就喊对方“赵大哥”求和解;对朱立伦系的柯志恩直接喊话“2026一定要在高雄选赢”,橄榄枝递得明明白白。这种“柔中带刚”的风格,比过去要么硬刚到底要么委曲求全的做法高明多了。连《中国时报》都评说,这标志着国民党要走更务实的两岸路线,这种清晰的方向感,自然能吸引认同这条路的人加入。 869人不算多,但对一个常年面临“人口危机”的政党来说,已是久旱后的甘霖。它证明国民党的问题从不是“立场太鲜明”,而是立场太模糊;不是“被贴标签”,而是没勇气撕烂别人贴来的假标签。郑丽文能不能把这波热度稳住不好说,但至少这波“入党潮”已经说明:在两岸关系上敢讲真话、不玩虚的,从来都不是政治负资产。 那些还在炒作“红标签”的人该醒醒了,普通民众要的是能维护和平、解决问题的政党,不是整天内斗、只会贴标签的帮派。国民党要是真能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未来的党员名册上,或许就能多些年轻人的名字,少些“银发族”的无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