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券商整体业绩确实出现了巨幅增长,但资本市场表现却持续震荡,“洗盘”特征明显。这一“业绩与股价背离”的现象,散户太多就是最大的因素。 一、券商“业绩巨增”背后的驱动因素 1. 市场活跃度提升 - A股日均成交额持续破万亿,两融余额创新高,直接带动经纪、信用业务收入激增。 - 权益市场回暖,自营业务投资收益大幅反弹,部分券商自营收入同比翻倍。 2. 政策红利释放 - “新国九条”、金融监管优化、科创板做市扩容、养老金及险资加速入市等,为券商各业务线带来增量空间。 - 投行业务受益于IPO提速和再融资活跃,部分头部券商承销收入环比大幅增长。 3. 基数效应 - 2024年同期部分券商因市场低迷、衍生品爆雷等导致业绩低基数,2025年同比增速格外突出。 二、“市场洗盘严重”的成因分析 1. 业绩与行情错位 - 券商股行情往往提前反映预期,2025年上半年市场已对业绩增长有所反应,部分资金选择“利好兑现”,导致业绩披露后反而缺乏进一步上涨动力。 - 三季度部分券商环比增速放缓,市场情绪转向谨慎。 2. 资金结构与博弈加剧 - 外资、保险等长期资金更偏好低波动、高股息资产,与券商高弹性属性错配,导致板块整体资金面承压。 - 机构与散户行为分化,机构“越跌越买”,散户“追涨杀跌”,主力借业绩披露期打压股价,进行筹码交换。 3. 市场风格切换与流动性因素 - 科技、新能源等赛道高估值,资金有向低估值板块轮动的需求,券商作为低估值+高弹性的代表,成为风格切换的重要标的。 - 市场整体流动性未出现大幅宽松,增量资金有限,“洗盘”有利于主力低位吸筹。 4. 政策与外部环境扰动 - 美联储降息、国内PMI数据短期波动等,引发市场对经济前景和后续政策力度的分歧,高贝塔板块(如券商)首当其冲被抛售。 券商业绩巨增、市场却“洗盘严重”,本质上是预期兑现、资金博弈、市场结构与风格切换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5年以来,券商整体业绩确实出现了巨幅增长,但资本市场表现却持续震荡,“洗盘
我方正在输入中
2025-10-29 07:36:42
0
阅读: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