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万片酬全部捐了,于和伟饰演吴石, 他一声不吭全捐给烈士纪念馆,还是非公开

三色堇芳草湾 2025-10-29 05:30:14

1200万片酬全部捐了,于和伟饰演吴石, 他一声不吭全捐给烈士纪念馆,还是非公开的方式,要不是消息流出,这份善意根本没人知道 ! 钱到账那天,于和伟啥也没发,微博静悄悄,粉丝还以为他在背台词。结果纪念馆工作人员憋不住,发了条朋友圈:感谢于老师支持,1200万已到位,用于修缮烈士遗物。配图是转账截图,名字被打了码,还是被眼尖网友扒出来,瞬间冲上热搜。网友炸锅:这谁?这么豪!再一看,是“叔圈顶流”本人,低调得吓人。换别的明星,恨不得买热搜挂三天,他倒好,捐完就溜,连宣传海报都没留名。 有人翻他旧账,发现这已经不是第一次。2021年《觉醒年代》爆红,他拿了个“最佳男主”,奖金50万,转身就捐给家乡抚顺的敬老院,还顺手给院里换了批新轮椅。工作人员想拍照,他摆手:“别折腾老人,让他们安静晒太阳。”同年河南暴雨,他悄悄往灾区汇了80万,留言栏只写四个字:河南加油。要不是红十字会公布明细,谁都不知道他伸了手。粉丝笑他:于老师,您这是把钱当纸撒啊?他回一句:“钱够用就行,多了烫手。” 别觉得他是一时兴起,这人的“抠门”是骨子里的。拍戏多年,他常用一部旧手机,屏幕裂了条缝,贴张膜继续用,被记者拍到,他笑说:“能扫码就行,换啥新的。”剧组聚餐,他抢着买单,转头却跟服务员说:“开发票,抬头写剧组,能报销就报,不能报我自己掏。”同事吐槽:于老师请客像做账。他嘿嘿一笑:“钱要花在刀刃上,花在人心上。” 说起小时候,他眼圈就红。爸爸走得早,妈妈靠卖红薯供9个孩子上学,冬天凌晨三点,母亲推着独轮车去占摊位,他缩在车里打盹,耳朵冻得裂口子。那时候他最羡慕别的孩子能穿新棉鞋,他穿的是姐姐剩下的花棉鞋,被同学笑,他哭着回家,妈妈一巴掌拍他后脑勺:“哭啥?脚不冷就行!”后来考进上戏,学费成问题,母亲把结婚时的金耳环卖了,给他凑路费。他拎着旧皮箱离开抚顺那天,发誓要让妈过上好日子。 成名之后,他没飘,先给8个兄弟姐妹买房。有人酸他“炫富”,他一句话怼回去:“我兄弟姐妹以前挤一间屋,翻个身都得喊口号,我让他们住得宽敞点,碍着谁了?”姐姐家孩子生病,他全程安排医院;弟弟做生意赔钱,他悄悄补上窟窿,还不忘叮嘱:“别让妈知道,她操心。”网友感慨:这哪是明星,是全家人的“提款机”加“护身符”。 演技方面,他更是“怪物级”。《觉醒年代》里演陈独秀,一场狱中独白,拍了三条,导演喊过,他却要求再来一条,理由是“刚才眼神太狠,独秀先生这时候是悲凉不是愤怒”。播出后,那场戏被中戏老师当教材,学生模仿一遍,老师摇头:“别学,学不像,他是于和伟。”《三体》里的史强,原著粉最担心“毁经典”,他叼着烟、眯着眼一出场,弹幕齐刷:这就是史强本强!拍《悬崖之上》时,他演反派周乙,为了一场审讯戏,提前三天不睡觉,把眼圈熬成乌青,拍完直接送急诊,医生骂:“你不要命了?”他笑:“角色要的就是这口气。” 人民日报夸他“浑身上下都值得夸赞”,他吓得连连摆手:“别捧,我就是演员,把戏演好是本分。”记者问他为啥总演正剧,他难得正经:“那些角色有光,我想借点光,照自己,也照别人。”这次捐1200万演吴石将军,他提前半年去福州烈士纪念馆,一件件看遗物,吴石牺牲时穿的西装,胸口弹孔还在,他摸了一下,手抖得不行。回去后,他把自己关在酒店,三天没出门,写了两万字人物笔记,最后一句是:“演不好,我愧对他。” 有人算过,他这些年捐了快两千多万,从不留名。粉丝急了:哥,你留点啊,以后养老咋办?他笑:“我养老有医保,有兄弟姐妹,有观众,够了。”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人得知道自己从哪儿来,才知道该往哪儿去。”从抚顺的卖红薯小摊,到北京的摄影棚,他走了四十年,把苦难酿成酒,把名利当成水,酒越陈越香,水越淡越清。 娱乐圈常说“人设”,于和伟却像没设人设,又处处是人设——真实、仗义、抠门、大方,全揉在一起,就成了观众心里的“于老师”。这次1200万捐款,他没想上热搜,只想让烈士们住得好点,墓碑别长青苔。消息爆出后,他的微博评论区清一色“值得”,他却悄悄把评论关了,怕大家太热情。粉丝笑他:哥,你这是做好事不留名,留名只留“于”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83

评论列表

用户15xxx76

用户15xxx76

2025-10-29 08:02

[赞][赞][赞]

三色堇芳草湾

三色堇芳草湾

三色堇芳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