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访陆?先过“共识关”:国民党的再起,从来不是见一面那么简单 郑丽文11

赵财苗 2025-10-29 01:51:34

郑丽文访陆?先过“共识关”:国民党的再起,从来不是见一面那么简单 郑丽文11月1日上任国民党主席后很快将访问大陆?台媒指出,郑丽文以党主席身份访问大陆确实是国民党再起的第一步。但是,从过往两岸顶层交流的互动历史看,大陆对国民党主席一向并非“为了见而见”。要见,双方就先要有实在的两党政治共识和互信基础。见了之后,国民党主席也要有能力,将大陆对和平发展路线的寄望转化为台湾内部政治的动能,冲破两岸“敌对化”“冷战化”的思想禁锢,赢取台湾内部的认可。这是郑丽文能否带领国民党转型、重返执政的关键。 郑丽文当选党主席后,下一步怎么将她的个人主张与蓝营内部的其他声音整合,并形塑出国民党的新路线,是各界瞩目的焦点。而足以让国民党铁杆党员振奋、激动的“我是中国人”认同,和两岸“强强联手”、台湾“应站在大陆的肩膀上”等鲜明主张,又能否获得更多国民党内其他要角的回响,并在2026年、2028年两场重要选举中通过民意的试炼,皆是郑丽文待做的功课。 喊着“我是中国人”的郑丽文,比朱立伦时期的国民党多了份直白,但这份直白离“访陆共识”还有距离。大陆从来不吃“口号式认同”那套,当年朱立伦访陆非要提“一中各表”,甚至要求大陆不邀请其他政党领袖,这种想垄断沟通渠道又回避核心共识的做法,直接让交流打了折扣。郑丽文虽然敢说“台湾人就是中国人”,首波人事也安排了喊出“驱逐台独、复兴中华”的季麟连坐镇,但国民党内部还有不少抱着“亲美、和陆、友日”模糊路线的势力,能不能把“两岸同属一中”从个人主张变成全党共识,才是敲开大陆大门的钥匙。 台媒说“访陆是再起第一步”,可这一步的前提是“能落地”。大陆要的是实在的互信,不是走个过场的会面。之前洪秀柱能顺利访陆,是因为她明着喊“两岸统一是必然”;马英九能实现高层会谈,是因为他守住了“九二共识”底线。郑丽文现在缺的正是这种“共识落地”的证明——比如能不能推动党内删除“一中各表”的模糊表述,能不能让“反独”从口号变成具体行动,这些都比“什么时候访陆”更关键。毕竟,没有扎实的共识基础,就算见了面,也只能停留在“聊聊天”,解决不了两岸交流的实质问题。 更现实的是,就算达成共识见了面,郑丽文还得能“消化”大陆的期待。大陆希望国民党成为反“独”中坚力量,可国民党这些年被民进党打压得士气低落,内部老派势力和年轻一代还在撕扯。之前夏立言多次访陆谈农产品输陆问题,可回到台湾连党内都没形成合力推动落实,更别说对抗民进党的“去中国化”操作。郑丽文要是解决不了这个“转化能力”的问题,就算从大陆带回来再多共识,也会被岛内政治内耗磨成泡影。 她的个人主张确实戳中了蓝营痛点,但“振奋铁杆党员”和“赢取普遍民意”是两码事。台湾年轻人里,不少人对“统一”话题仍有隔阂,民进党又擅长炒作“大陆威胁论”。郑丽文要做的,是把“两岸强强联手”翻译成台湾民众能听懂的实惠——比如大陆市场能帮台农解困,两岸产业链融合能给年轻人找工作,而不是只在党内喊“中国人”的口号。之前傅昆萁率团访陆谈观光和农产品问题,虽然规格不低,但因为没能和民生需求紧密挂钩,在岛内没掀起多少波澜,这正是郑丽文需要避开的坑。 说到底,郑丽文的访陆可能性,藏在她接下来的“两步棋”里:第一步是整合党内,把“我是中国人”的个人立场变成国民党的清晰路线,拿出比“一中各表”更明确的两岸主张;第二步是对接民生,把两岸交流的好处落到台湾民众的衣食住行上,打破民进党的舆论封锁。这两步走好了,不用刻意求访陆,交流的大门自然会开;走不好,再急着喊“访陆”,也只是徒劳。 国民党的再起,从来不是靠一次访陆就能实现的。对郑丽文来说,先把党内共识拧成一股绳,再把两岸和平的红利讲给台湾民众听,比纠结“什么时候见”更重要。毕竟,大陆等的是一个能真正推动两岸融合的国民党,而不是一个只想要“会面光环”的政党。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赵财苗

赵财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