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即将输掉与中国的战争】
(大西洋日报)上个月底,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在对海军将领的讲话中,生动地描述了他对如何赢得战争的愿景。士兵和水兵随时准备出动,“无论夜深人静,无论风雨无阻,前往危险之地,寻找那些想要危害我们国家的人,并在必要时通过近距离残酷的战斗,为美国人民伸张正义,”赫格塞斯说道。“在这个职业中,”他继续说道,“你能够在暴力中感到自在,这样我们的公民才能和平生活。杀戮是我们的标志,胜利是我们唯一可接受的最终状态。”
这种对肉搏战中勇气和杀伤力的强调,让人想起斯巴达和罗马战士,他们直视敌人的眼睛,用长矛或剑将其击杀。但美军在下一场战争中不会与雅典人或迦太基人交锋,而这场战争的结果也不会由个人的勇气决定。事实上,如果美国与其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和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者中国开战,双方士兵的勇气将变得无关紧要。自20世纪初以来,工业规模的战争往往凭借生产能力、后勤和技术优势取胜。
如果赫格塞斯和其他美国军事规划人员认为他们能够通过近战的凶猛手段击败中国,那他们就是自欺欺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这场战争越来越像是未来战争的原型——的走向并非取决于普通步兵的英勇或杀伤力,而是取决于乌克兰及其盟友能否重创俄罗斯经济,并通过制造数百万架无人机、炮弹和远程武器系统来消耗俄罗斯的战场和后方资源。这些装备目前正被用于攻击前线后方数百甚至数千英里处的炼油厂、发电厂和其他目标。
正如我在新书《战争与权力:谁赢得战争——以及原因》中所述,强国历代军事领导人长期以来在思考如何为国家赢得战争做好准备时犯下了根本性错误。许多此类错误反映了我们所谓的“以战斗为中心”的冲突理解——即认为战争结果取决于军队在战场上交锋的情形。按照这种思路,战争可能取决于一场决定性的战斗,通常是在战争初期,一方突然让另一方的阵地变得难以守住。
然而,在现代战争中,大多数战役并非争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地区的控制权,而且它们几乎从未摧毁过足以决定战争结果的大量装备。个别战役并非决定战争胜负,而是通过展现不同军队如何集结兵力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来揭示战争的进程。如今,战争的胜负并非取决于双方在战争开始时拥有的军事能力,而是取决于参战方集结新兵力、适应新技术以及与盟友协同作战的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许多欧洲主要强国都认为,只要在初期战役中压倒敌人,就能迅速结束战争。最著名的例子是德国的施利芬计划,该计划的前提是德军能够迅速击败法军并攻占巴黎,将法国赶出战争,从而使德军得以将主力转向沙皇俄国。然而,事态发展并非如此。战争并未像交战双方预测的那样在1914年圣诞节前结束,而是持续了四年多的消耗战,全球士兵参战,数百万人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即使是那些被铭记为最重要的战役,其造成的装备损毁也远不及当时坦克的生产量。例如,1943年,德国和苏联军队在库尔斯克展开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这一事件常被描述为战争的转折点。然而,在交战最激烈的阶段——开战的10天——德国仅损失了约300辆坦克,其中大部分是老旧、低效的型号。当时,德国每年生产坦克的速度为1.1万辆。在库尔斯克被摧毁的过时型号很快被更现代化的坦克所取代,从而提高了德国坦克部队的平均质量。
最终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胜负的因素是,在几年的时间里,苏联及其主要盟友美国和英国共同组建并维持了比德国更强大的军队。
在过去三年半的俄罗斯乌克兰战争里,双方都不得不不断组建配备新武器的新部队,并在战场上保持补给。2025年的军队与2022年的军队如今已大相径庭。最初,无人机大多是事后才想到的,双方都在前线部署了坦克、装甲运兵车,有时甚至还部署了集结的步兵。乌克兰人使用无人机和导弹击沉了黑海中许多俄罗斯最大的水面舰艇,并将其余舰艇赶回港口。两国几乎每晚都用远程无人机互相轰炸。等到战争最终分出胜负时,双方军队都将遭受多次摧毁和重建。这正是大多数战争的常态。
这些动态对美国在与中国的长期战争中并非好兆头。目前,美国军队似乎实力更胜一筹,而且无疑也更久经沙场,技术更先进。起初,它可能会给中国造成不成比例的损失。但由于其生产能力下降,美国将难以弥补其必然遭受的战场损失,哪怕只是一小部分。中国——如今堪比二战时期的美国——能够以惊人的速度生产替代武器。
控制太平洋航运可能是美军的首要任务。但美国大多缺乏造船业。例如,根据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最近的分析,到2024年,美国建造的船舶吨位将占世界船舶吨位的0.1% ;而中国造船厂建造的船舶吨位将超过50%。美国关闭了其造船厂,失去了几代造船工程专业人才。如今,除了为美国海军供货的几家造船厂外,美国几乎没有任何经验丰富的造船工人。美国必须重新创造所有这些专业技能,这将耗费数年时间,然后才能开始以中国产量的一小部分生产船舶。
造船业只是美国制造业难以跟上步伐的一个行业。例如,中国控制着全球90%的商用无人机产量,并为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无人机提供许多零部件。美国的财富作用有限:各国不可能仅仅依靠金钱就能在短时间内打造出富有成效的战略产业。更糟糕的是,美国的盟友在军事上准备不足,而华盛顿目前正不遗余力地疏远这些盟友,而不是致力于建立威慑或对抗中国所必需的凝聚力。
赫格塞斯或许更愿意想象,美国士兵的英勇能够克服任何其他劣势,包括军事工业基础的削弱和联盟的破裂。美国不应吹嘘其在肉搏战中的优势,而应做好军事准备,以应对中国无人机的猛烈攻击和可能持续数年的冲突。否则,它或许能赢得开场战斗,但却很可能输掉整场持久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