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闹下去结局可能就是脱钩。中国持续抛美债。中国能从美国买的只有芯片。而美国又不卖给我们。且层层限制我们。我们要美债没有什么用! 现在中美贸易闹得不可开交,特朗普上台后就把关税当家常便饭,2025年2月就把对华商品关税从30%提到130%,说是要平衡贸易逆差,可结果美国物价飞涨,民众买东西都得多掏腰包。 中国对等回击,把对美商品关税抬到125%,这下子全球供应链都乱套了。特朗普的政策本来想卡住中国发展,尤其是科技领域,从2018年就开始的301调查,现在升级到全面封锁芯片出口。 2025年5月,美国商务部又出新规,不光禁高端芯片,还管到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用的设备,甚至连荷兰的阿斯麦公司都被拉进来,不许卖尖端光刻机给中国企业。 这么一搞,中国半导体产业短期内肯定受冲击,好多公司得赶紧找替代方案。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芯片对华出口占总量的17.2%,但禁令一出,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95%直降到0%,这损失可不小。 中国企业也不是坐以待毙,开始加速国产化,28纳米制程已经全球领先,华为昇腾芯片在国内用得风生水起,虽然一时赶不上最顶尖的,但总比被卡脖子强。 特朗普团队里那些鹰派人物,总想着用出口管制打压中国崛起,2025年3月又黑名单上加了数十家中国实体,限制贸易往来,可这政策执行下来,美国自己半导体公司也丢了市场,营收下滑。 中国这些年一直在减持美债,从2022年破万亿后就一路下滑,2025年7月只剩7307亿美元,是2009年以来最低。9月又抛了257亿,现在总规模7000亿出头。 因为美债越来越不值钱,美国债台高筑,超36万亿,利息支付都快赶上军费了。中国手里拿着这些债券,本来想当外汇储备稳定汇率,可美国不卖芯片,还处处限制贸易,美债的用处就打折扣了。 以前中国从美国买大豆、棉花,还能用美债结算,现在转向巴西大豆、印度棉花,性价比更高,不用非盯着美国市场。 2025年1到7月,从巴西进口大豆4226万吨,从美国只1657万吨,这变化多明显。美国农民愁坏了,仓库里大豆堆着卖不动,贷款还不上,资金链快断了。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想减少逆差,结果美国出口萎缩,农民收入掉一大截。 中国商务部9月立案调查美国芯片歧视性措施,说这是不公平竞争,可调查是调查,芯片还是买不到,手里美债再多也白搭。脱钩迹象越来越明显,美国要建平行供应链,稀土也开始紧张。 2025年10月,中国商务部扩大稀土出口管制,针对国防和芯片领域,这算是对美国禁令的反击。 美国议员叫嚣要更广禁运芯片设备,中国要求外国企业出口含稀土磁铁得批政府许可,这下子全球矿产链都得重塑。 特朗普想拉盟友一起围堵中国,2025年要求北约成员把对华关税提到50%甚至100%,可北约没全听他的,欧盟摇头不干,转而和中国加强合作。 中国外交推动贸易多元化,和东南亚、欧洲扩大往来,韩国在中韩交流上更密切,李在明政策下贸易协议一签再签。 美债抛售对美国影响大,收益率上升,借贷成本增加,美联储得头疼怎么稳住财政。中国用抛美债的钱,转投国内研发,芯片厂加快脚步,黄金储备也增持,外汇配置更分散。 世贸组织裁定美国关税违规,可美国不当回事,继续调查机器人医疗设备,摆明全面遏制。中国经济韧性强,上次贸易战就顶住了,这次也不会实现美国目的。 脱钩不是好事,可闹下去结局就这样,中国减持美债同时,找其他伙伴,减少对美依赖。 2025年外国持美债总创新高,可中国持仓最低,自2008年12月以来。日本英国还在增持,他们是不得不买,中国有底气拒绝,不惯着美国。 芯片采购转变方向,不是封杀美国货,而是不想被卡脖子,国内中端芯片够用,合作更广。稀土的紧张信号是中国决心脱钩美债。特朗普通过扩大出口管制,可中国用稀土控制反制。
